民營銀行十年探索:頭部轉型發力交易銀行方向 業內人士這樣解讀

財聯社6月26日訊 (記者 曹韻儀)自2014年首批試點啓動以來,民營銀行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從民營銀行公佈的數據來看,發展仍然呈現梯隊化態勢,頭部民營銀行已經走向轉型,開始發力第二增長曲線。

近日,網商銀行首次對外解讀其交易銀行戰略並回應了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網商銀行行長馮亮表示,交易銀行是網商銀行的第二增長曲線,推出兩套小微資金管理解決方案生意卡和電商通,分別面向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

目前,2023年報數據顯示,在小微理財方面,網商銀行已和23家銀行理財子機構達成合作,截至去年底,理財代銷規模超過5000億元。

除了網商銀行外,還有多家民營銀行也希望借財富管理的賽道繼續拓寬增長模式。億聯銀行在2023年報中提及,“堅持推進數字化戰略,不斷完善互聯網運營體系,穩健開展理財代銷業務”。對比2022年同期,億聯銀行的“非利息淨收入”由負轉正,增長達762%。

2022年,微衆銀行發佈“財富+”品牌,加碼佈局數字財富管理業務。截至 2023 年末,“微衆銀行財富+”已與 23 家理財子公司、71 家基金公司、7 家信託及 11 家保險公司開展代銷業務合作,代銷產品超4900只。

“由於具備數量龐大的小微用戶、個人用戶,互聯網銀行在財富管理領域相對於傳統銀行具備非常明顯的優勢。隨着在信貸業務承壓、資產管理需求提升,財富管理成爲許多銀行中間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這有助於增厚銀行利潤。”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表示。

不過,網商銀行此次戰略顯示,將比大部分互聯網銀行採取的代銷方式更進一步,在針對小微個體和企業的高波動、高流動性的資金管理需求外,還升級了產業鏈金融解決方案大雁系統,共同組成網商銀行交易銀行的三大板塊。

馮亮指出,在交易銀行戰略上,網商銀行的特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用戶基礎,在信貸方面,網商銀行已累計爲5300萬小微經營者。二是數字銀行的便捷體驗。網商銀行不設線下網點,有支付寶就能用,可以觸達最廣泛的客羣。三是技術沉澱。從大數據風控到大山雀、百靈等智能風控系統,網商銀行在小微金融科技領域持續創新,爲交易銀行打下基礎。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分析到,一方面交易銀行業務涉及輕資產業務,可以爲銀行在利息收入之外開闢更多低風險、無風險營收來源,尤其是在淨息差下行的階段。輕資產類業務還能提高銀行的ROE表現,提高銀行股東回報;其次,爲客戶提供一攬子的交易銀行金融服務可以形成交叉銷售、交叉服務的生態,能增強客戶黏性,也能提高單一客戶在行內的價值貢獻;此外,交易銀行服務還可通過代發等產品切入企業員工、企業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合作商等,拓展更多客羣。

不過,作爲“民營銀行二哥”的網商銀行同時也面臨着挑戰。該行2023年報和2024一季報中均出現資產規模下滑的趨勢,馮亮指出背後有季節性因素和宏觀環境偏冷的影響。2023年三季度末,網商銀行資產規模爲4847.32億元,隨後連續兩個季度下滑,截至2023年底下降到4521.30億元,到2024年一季度末,該行資產總規模進一步下降到4322.54億元。

對此,馮亮解釋這背後有小微客戶經營偏好的季節性原因。“下半年開始一直到12月是每年小微企業信貸的高峰,從歷史數據看春節前的信貸需求降至低點,隨後到2月份再逐步恢復至正常的經營狀態。”此外,馮亮補充,由於當前經濟環境較複雜,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網商銀行今年的信貸業務也會以“穩”爲主,穿越週期。

此外,網商銀行的不良率也備受關注。根據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最新數據,民營銀行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爲1.72%,高於同期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3個基點。而網商銀行2023年的不良率爲2.28%,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

對於不良率的上升,馮亮指出,這是統計口徑不同造成的。“大部分機構對小微貸款逾期統計口徑是60天或90天,消金公司是90天,微衆是60天,網商銀行統計口徑是30天。如果按照60天的統計口徑計算,逾期率會降至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