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憲政改革的實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十五)
首度出任外交官,汪榮寶頗爲慎重和勤勉從事,至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後,他向比國政府遞交國書,拜會各國外交使節,並對使館實施內部整頓,詳定規則,要求使館人員勤於治事和忠於職責,更要學習法語至熟練程度。鑑於比利時國內通行法語之現狀,他自己亦積極學習法語,並很快達到了流暢表達和熟練書寫的程度。據王揖唐回憶:「君與餘共事議席,投契夙深,使歐數年,法語精進,有如素習,儕輩中壯年勤學、旁通西文者,同年章茞生祖申外,未見有第三人也。」自任外交官後,汪榮寶仍以學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不懈學習,努力吸取新知。
比利時激起愛國熱
汪榮寶在任職前就接到總統袁世凱的囑咐,令其到歐洲後調查各國政治,精研複雜多變的歐洲局勢,爲國家制定對歐政策和策略提供參考。汪氏赴任後要緊急辦理的就是這些要務。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夕,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結盟,而英法兩國結爲協約國軍事同盟,兩大陣營相互對抗,均想主宰歐洲大陸的事務,尤其是德奧兩國恣意妄爲,蠻橫無理常挑起軍事爭端,且關係密切行動一致,而義大利執政者有所搖擺。比利時主政的爲國王阿伯特,他宣佈中立原則,沒有捲入到兩大對抗陣營中,既不親近德奧,對英法同盟亦持謹慎態度,比國雖有少數親德份子,但不構成威脅和影響。汪榮寶及時將這些情形彙報給北京政府,並指出歐洲籠罩着戰爭的密雲,戰事可能一觸即發,中國要做好相應之政策調整。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一九一四年八月爆發,八月一日德國對俄宣戰,八月三日對法宣戰,同時準備佔領宣佈中立的比利時,由此來進攻法國。八月四日英國因德國對比利時宣戰,隨即向德國宣戰。德國向比利時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比國在十二小時內務必做出答覆,然後「儘速」電告柏林,同時陳兵邊境,德國最高統帥鄙視比利時陸軍,認爲他們是不足道的「巧克力兵」。
面對德國強大的威力,比利時人選擇了抵抗,在驟然的侵略面前沒有退縮,反而激發出愛國的熱潮,國民拿起武器奮起反抗保衛國家的獨立,以六個師的兵力頑強抵抗,但最終因勢單力薄無法阻止德國軍隊,德軍於八月二十日佔領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此後比軍撤退到伊澤爾河西岸,國王阿伯特作爲國家的統帥,將政府暫設在法國西海岸的勒阿弗爾,繼續抵抗德軍的進攻並與之展開周旋。 正是比利時人的頑強抵抗,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德國人進攻的步伐,爲協約國贏得了調兵遣將的寶貴時間,而德國經此一戰損失慘重,不僅在軍事上有大量的人員傷亡,更重要的是在外交上、道義上和民心上的喪失。汪榮寶及時將上述戰局報告給袁世凱政府,肯定比國抵抗德國的舉動,認爲以彼弱國而敢反抗,足見國民之精神和領袖之魄力。
德國佔領比利時後,中國使館面臨着極大威脅,汪榮寶帶領使館人員組織撤離工作,妥善安置華僑和留學生,跟隨比利時政府遷至法國境內。期間除及時將戰況和比利時動態報回國內,他還積極關注中日交涉等問題,隨時與駐歐其他中國公使交換意見和看法,不斷致電北京外交部提出各種建議。一九一五年七月,汪榮寶被推舉爲憲法起草委員,奉調回國參加國會制憲,因反對帝制在憲法委員會中並未出力,遂被袁世凱遣回比利時任。
戰火勾起思鄉愁緒
身處戰火紛飛的歐洲,去國離鄉之愁思更加濃郁,汪榮寶有感於歐洲混亂之戰局,作《歐洲戰事雜感八首》描述天地晦盲的戰爭殘酷之情形,詩曰:「犀兕窮兵衛,龍蛇伏殺機。白虹一夕起,赤羽萬方飛。動地驚雷迅,凝陰集霰微。可憐五步血,霑灑偏戎衣。侷促兵衝地,飛揚師武臣。十年申儆久,一戰霸圖新。服八功無幸,當千氣益振。男兒須死國,視此荷戈民。日出窮遐略,天驕擅主盟。膺瞵猶未已,牛耳孰能爭。仍世觀失敗,茲辰決死生。紛紜誰禍始,作史要持平。莽莽二州地,悽悽三戶心。國難終未報,兵氣日相尋。縱約成言秘,飛書義憤深。越裳我南服,何不返龜陰。談笑猶同澤,艱虞始倒戈。魚龍殊倏忽,燕雀頓偏頗。出入餘何有,翩翻世固多。移書告萬國,寧止辯如何。敵國方殊死,齊人慾大同。玄黃忽異色,鼎革有成功。日月盟書揭,風雲霸業空。剜身重不惜,結願信無窮。禍亟民方賤,機深器益銛。兵塵窮覆載,厄運偏飛潛。蕉萃天應泣,腥羶野未饜。百年矜學術,所得在沽漸。滄海愁無極,高邱首重回。羣兒自蠻觸,萬骨已蒿萊。風馬終相及,池魚亦可哀。刑天舞干鏚,猛志豈應灰。」
這些詩句如實地對歐洲各國兵士相互廝殺、戰事頻仍、傷殘無數之現狀進行描述,間接指責這些國家發動戰爭最終目的無非是稱霸,並非有正義可言,對受難中的國家民衆抱有同情心理。(接右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