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作妖” 誰來對“扒隱私式面試官”說不?
梔子花開,就業季來。“父母是什麼職業”“什麼時候要孩子”“購房是用貸款還是全款”……很多求職者表示,在面試時經常被問及個人隱私,雖不想回答,但爲了找工作又不得不說。有媒體近日調查發現,不少求職者感覺在找工作時完全沒有個人隱私可言,很多企業沒有“邊界意識”“問得沒邊兒”。
任性的面試、奇葩的問題、越界的面試官——構成了少數企業入職前的另類風景線。
問完婚戀問生育、問完經濟問住房、問完配偶問父母,這還不算稀奇,星座血型、娛樂八卦、七大姑八大姨,對於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有些面試簡直是一場生理和心理的摧殘之役。面試官高高在上,就差拿着崗位的飯碗說“嗟來食”。這種人格侮辱與權益侵犯的“扒隱私式面試”,究竟是誰給的底氣?
有人力資源管理者表示,這是爲了預估企業的用工成本,以確保招進來的人高效工作。這種詭辯之詞,完全不堪一駁。其一,高效工作與否,是幾分鐘時間問出來的?其二,現代企業制度早就沒有人身依附關係,何以如此赤裸裸問求職者隱私?再說,《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有權瞭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但企業不能蒐集與工作無關的勞動者信息。今年2月,人社部等9部門還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爲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要求禁止招聘環節中的就業性別歧視,不得詢問婦女婚育狀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爲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爲錄用條件。想問扒隱私式面試者們一句:法律說了“這個真不行”,企業非說“這個可以有”?
至於所謂用敏感問題考量求職者應變能力等說法,倒不如說是疑似滿足面試官的變異偏好或企業的異化價值更妥帖。招個普通員工,又不是星際偵探,也不是外交專家,需要各個作風潑辣、大膽果敢?
凡事都有邊界,面試不能離譜。一個面試官、一道面試題,暴露的是企業文化素養和道德法制水準的真相。不過,說這些貌似意義不大,真正的問題是——誰來對“扒隱私式面試”說不?這個問題大概就像紙上畫餅的帶薪假、鏡花水月的加班費一樣,不能指望員工去跟企業雞蛋碰石頭。有個數據值得一說:2019年的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是834萬。換句話說,今年畢業的高校應屆生人數同比增加14萬人,比十年前增加了26%。儘管穩就業被各級部門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但不得不說的是,現實環境下青年人就業壓力仍是不可小覷。
越是崗位難求,越要警惕面試“作妖”。一方面,建議全國總工會及勞動監察等部門暢通投訴舉報通道、建立查究懲戒機制,把“扒隱私式面試”拎到輿論的前臺來譴責並懲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應當提醒企業主,嚴格內控好求職面試環節,將之列入地方“營商環境”同等考量。對於嚇怕並嚇跑年輕人的奇葩面試,“搶才大戰”語境之下的城市政府要有相應的雷霆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