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紗一噸幾天暴漲3000多元 紡織原材料價格大漲
(原標題:“棉紗一噸幾天暴漲3000多元!”紡織原材料價格大漲,引發“搶布潮”!企業備受煎熬)
導讀:" 國慶一回來,整個紡織圈就亂了套了。上游的棉花、棉紗等所有原材料飛速上漲,一天一個價。"
圖 / 新華社(資料圖)
" 國慶一回來,整個紡織圈就亂了套了。上游的棉花、棉紗等所有原材料飛速上漲,一天一個價。"
石家莊維寶萊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邢偉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憂心忡忡。
" 價格漲得太離譜了,短短几天,棉紗一噸就漲了3000多塊錢。60支紗價格更是由原來的2萬6跳漲到3萬多,一噸漲了五千,更關鍵的是現在都是沒貨,根本買不到。"
邢偉奇表示,原材料暴漲之下,坯布、面料、印染等也聞風而動,紡織市場正在掀起一輪前所未見的轟轟烈烈的 " 漲價潮 "。
由於紡織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大量貿易商採取 " 高報價、低成交 " 的策略,捂盤不賣,待價而沽,甚至選擇毀約;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進口紗也處於不報價的 " 封盤 " 狀態。爲保證生產交貨,一場 " 搶布潮 " 也在紡織行業內拉開了帷幕。
剛剛過去的八九月份,紡織企業接到了大量的內外貿訂單,然而企業原材料庫存普遍處於低位,陡然飛漲的原材料價格使猝不及防的紡織企業普遍陷入利潤大幅縮水甚至虧損的境地,紡織服裝企業在執行合同還是與採購商協商解約、甚至違約之間備受煎熬。
原料價格暴漲," 搶布潮 " 洶涌
浙江紹興一家紡紗企業負責人鍾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棉紗行業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堪稱 " 冰火兩重天 "。
" 上半年公司幾乎快要倒閉了,而現在卻忙得腳挨不着地,所有客戶都在催布,每家紡紗廠、印染廠、坯布廠都被堵得死死的,全行業上下都在搶購。"
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也加入了這一 " 搶購大軍 ",該公司經理姜棟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國慶之前的訂貨會非常火爆,這家企業拿到了大量訂單,國慶期間馬不停蹄地加班來趕訂單,然而國慶後原材料突然大幅漲價,這讓不少紡織企業慌了神。
" 要完成訂單,必須得有原料庫存,現在大家的存貨都不多,因而到處搶棉紗、搶坯布,甚至搶上游的棉花。"
邢偉奇指出,棉花漲價是這輪漲價潮的一個主要推動力,前者從5月份開始已經進入了上漲區間。
據生意社統計數據,2020年4月 -9月,國內皮棉價格整體保持上漲趨勢,國內皮棉累計上漲1811元 / 噸,漲幅16.31%。但進入10月後,棉價漲幅陡然加速,截止10月19日,國內皮棉現貨市場均價報14948元 / 噸,較10月1日價格上漲2020元 / 噸,漲幅14.62%;同比去年上漲17.03%。
這意味着,國慶後短短十幾天的棉價上漲,已經超過近半年的漲幅。
在紗線上,受 " 金九銀十 " 以及棉花價格帶動,棉紗價格較節前上漲3000元 / 噸,高支紗60支價格較節前上漲4000元 / 噸。
截至10月16日,C32S紗線價格達到21500元 / 噸,當天鄭州商品交易所棉紗主力合約CY101收盤價格爲21685元 / 噸,一週之內漲了820元。截至10月15日,中國紗線庫存指數報收7.6天,較一週前的21.5天直接砍掉了2/3,創下近3年新低。
需求邊際改善,60年最冷寒冬來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紡織行業的漲價與下游市場的需求好轉高度相關。
" 這一方面與國內疫情控制形勢好,消費復甦強勁有關,目前正是我們秋冬裝上市的時間,企業都想抓住黃金時機出單;
另一方面,雖然國際歐美市場二次爆發疫情的風險較高,但是印度、東南亞等具備紡織產業鏈的地區疫情風險也較高,這樣使得一部分急需的海外聖誕旺季訂單短期內轉移到了國內。"
尤其是,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而歐美零售商爲了確保感恩節、聖誕節銷售季節供貨不受衝擊,紛紛將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來生產。
多家紡織企業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大都接到了來自印度的採購訂單或詢價。
不過姜棟宇指出,國內市場的升溫可能是原料漲價更重要的原因,她的工廠在訂貨會上接到的大都是國內市場的訂單。
這一方面是因爲十一黃金週的消費情況讓服裝行業對 " 雙十一 " 的信心恢復,積極備貨,棉紗、氨綸等家紡、服裝面料需求暴增;另一方面,今年服裝市場普遍存在冷冬的預期,這使的冬裝銷售火爆。近期價格上漲最明顯的也多是德絨面料、搖粒絨、牛奶絲、膽布、T400、春亞紡等防寒服裝面料。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冷空氣從北到南蔓延,我國中東部部分地區在10月3日 -6日短短的幾天裡,降溫超過12 ℃,給人以 " 今年冬天來得有點早 " 的感覺,一則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 的消息更是在朋友圈中瘋傳。
遼寧宏豐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莉楠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儘管中央氣象局官方對此做了闢謠,但大量紡織企業卻紛紛增加備貨,更有大量遊資開始炒作 " 冷冬 " 概念," 比如,很多人在炒棉花,說是今年新疆棉產量和質量不是特別好,貨相對有限,像前些年炒大蒜一樣快速炒高了棉花價格。"
" 封盤不報價 ":炒作與囤貨
鍾濤指出,今年新疆棉花價格的上漲源自籽棉搶購大戰,由於軋花廠的棉花加工能力不斷增加,新疆棉花加工能力相對過剩,但棉花資源相對有限,這導致了不少棉農都保持惜售籽棉的心態,軋花廠爲了保證今年的收購量,只能硬着頭皮擡價收購。
他強調,紡織行業漲價背後有着大量的炒作和囤積現象。近期,在 A 股出現了 " 冷冬 " 概念股,紡織板塊持續走高,棉花、棉紗等期貨市場也持續活躍。
鍾濤介紹,棉紡行業存在着嚴重的 " 封盤不報價 " 和囤貨現象。
一方面,由於價格快速上漲,大量貿易商普遍採取 " 高報價、低成交 " 的策略,捂盤不賣,待價而沽;甚至由於價差問題,個別棉花商選擇毀約。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 , 很多進口商在賭人民幣升值 , 因此進口紗目前基本上也處於不報價的 " 封盤 " 狀態,人爲造成了 " 缺貨 " 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些棉花 / 棉紗貿易商,在鼓動同行 " 封盤不報價 " 的同時,自己卻在悄悄地銷售庫存的棉花和棉紗,而且數量不小。
鍾濤表示," 金九銀十 " 之下,國內外訂單大幅好轉,棉紡廠生產明顯加速,然而,此前在市場悲觀預期下的去庫存導致大多數企業的庫存水平很低,原材料的漲價加劇了企業的恐慌心理,趕交期的企業則更爲急迫,爲了保證生產,哪怕還有庫存,紡織企業也紛紛開始搶布、囤布。
" 我接觸到的幾個大的棉紡廠的原料庫存數量已經從20天增加到35天 , 有個別的廠商原料庫存增加到45天左右。" 一位紡織行業人士說。
近日多個布廠發佈漲價公告時也都提醒客戶理智安排訂單,不要盲目壓貨。
利潤遭擠壓,紡織企業進退兩難
圖 / 圖蟲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樣一輪波及衆多品類的漲價潮,紡織產業鏈無論上游還是下游,企業似乎大都高興不起來,反而大量企業憂慮重重,甚至苦不堪言。
" 如果原料價格再上漲,那麼,紡紗廠就會面對‘紡一噸紗就虧一千元’的尷尬局面,長此以往,有的工廠就只能關閉部分生產車間。" 鍾濤說。
主要從事印染的孫莉楠也爲原材料的漲價而苦惱不已,她所在的企業正處於收縮之中,可能會減產,並控制接單," 我們買完坯布再去做印染,現在紗線、坯布都在大幅漲價,我們面臨着成本上漲的問題,這部分上漲的成本想全部轉移給消費者是很困難的,只能轉移一部分,剩下的肯定要我們印染企業來承擔。我們這個行業利潤一直都很微薄,原材料漲價擠壓了大部分利潤,結匯時人民幣再一升值,就什麼都沒了。不像服裝企業,他們利潤稍高些,可能還能扛得住。"
邢偉奇顯然不能認同這一說法," 上游原材料價格太高了,但下游的面料、服裝這塊的價格活躍度遠遠比不上上游,棉紗、印染等成本一直在升高,加工廠非常難幹。"
他指出,儘管近期市場有所回暖,但外貿市場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好,他預計全年的訂單將會比往年減少1/3。
一位紡織行業人士指出,隨着原料、棉紗布、面料價格的暴漲,紡織品服裝出口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首先,目前國外品牌商、零售商大多不接受紡服企業、外貿公司上調報價,原料、紗布的上漲很難傳遞到終端訂單,外向型企業承受能力比較有限,因此要麼 " 棄單 ",要麼獨自消化棉花、棉紗等上漲的成本,無論做哪一種選擇,生產企業都很痛苦。
其次,8、9月份,不少企業接到歐美等市場感恩節、聖誕節訂單或者 " 雙11" 的內銷訂單,棉花、棉紗布等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利潤明顯縮水甚至陷入虧損,這部分訂單很可能無法執行,紡服企業在執行合同還是與採購商協商解約、違約間備受煎熬。
再次,由於擔心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外向型貿易企業接單也趨於謹慎。
原料、紗線、面料等報價的暴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貿需求的持續回暖。比如,多位紡織行業人士均表示,按最新成本覈價之後的報價客戶不予接受;而另一面,貿易商又抱怨很難找到供貨質量好,價格又便宜的代加工企業," 有單難發出去 " 成爲常態,因而放棄了不少報價偏低,利潤不高的出口訂單。
在孫莉楠看來,此次紡織市場回暖在很大程度上是疫情後大量企業倒閉帶來的市場出清效應,而並非國內外市場的徹底回暖。" 蛋糕雖然小了,但是分蛋糕的人也少了,但國內的紡織產業總體仍是產能過剩狀態。"
她強調,往年此時也大都是行業旺季,從市場上看,根本不存在需求完全回暖、甚至供不應求的情況,上游行業的漲價並沒帶來紡織業的復甦,而只會層層擠壓下游企業的利潤。而近期國外疫情又再次收緊,人民幣也在不斷升值,紡織行業真正的復甦仍然任重而道遠。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名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