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集團,泡沫?

20-30塊錢一杯茶飲、咖啡,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來說,或許貴了些。

但把單價做到約6元就不一樣了,有誰會拒絕這樣的平價呢?

“雪王”正是以這種產品平權模式,大殺四方,一舉成爲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現制飲品企業(中國及全球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爲11.3%及2.2%)。

自3月3日登陸港交所以來,蜜雪集團(2097.HK)市值快速增長,已由ipo時763.5億港元的估值增至1338.56億港元。

也即5個交易日漲了575億港元,平均每天增超百億。不愧是港股“凍資王”,賺錢效應相當可以。

只是3月7日觸及389港元后,市場資金髮生了分歧,認爲貴了的已經偷偷地下車了,留下了一根長長的上影線。

即便這樣,“雪王”上市後的漲幅仍高達75.31%。

問題就在於,極速過快地上漲,往往會帶來泡沫,透支未來估值。

通過加盟快速擴張

蜜雪集團聚焦爲廣大消費者提供單價約6元的高質平價現制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等產品,旗下有現製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和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

截至24Q3,通過加盟模式,蜜雪發展的門店網絡已超4.5萬家,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

其中,國內門店40510家。這裡邊三線及以下城市佔57.2%,門店數量由2021年11590家增至24Q3的23162家,近乎以每年25.96%的增速在拓店。

果然,真誠纔是必殺技,而“平價”又是最大的真誠。

你看啊,蜜雪冰城核心產品價格通常爲2-8元,遠低於中國其他主要現製茶飲品牌,這是其門店得以快速鋪開並走向海外的絕技之一。

更爲重要的是,蜜雪主要通過加盟模式進行擴張(超99%爲加盟門店,自營不到1%)。

不過,蜜雪集團收入模式並不是依靠加盟費,而是靠賣貨賺錢,這與傳統加盟品牌截然不同。

數據可以佐證,2021年-2023年及24Q1-Q3,向加盟商銷售商品和設備佔總收入的98.1%、97.97%、98%和97.62%,而加盟費僅貢獻1.9%、2.03%、2%和2.38%。

這種模式核心在於通過大規模採購與自建供應鏈,將低價原材料標準化輸出給加盟商,形成“薄利多銷”的盈利閉環。

在該模式下,蜜雪集團將銷售毛利率做到了30%上下(2021-2023年及24Q1-Q3,各爲31.34%、28.34%、29.55%和32.37%)。

隱憂

通過快速擴張,它的營收由2021年103.51億元增至2023年2023年203.02億元,歸母淨利潤由19.1億元增至31.37億元,CAGR各爲40.05%和28.15%。

到了24Q1-Q3,營收進一步增長21.22%至186.6億元,歸母淨利潤增長45.25%至34.86億元。

步伐邁得太快也有它的問題。截至3月8日,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蜜雪冰城的累計投訴量已超1.07萬條,投訴內容涉及奶茶內有異物、味道怪異致腹瀉、服務態度差等問題。

管理壓力凸顯之下,2024年前三季度,品牌方強制閉店584家。

據灼識諮詢數據,中國現製茶飲市場增速將從2024年的21.7%放緩至2027年的10%-12%。

蜜雪冰城主攻的下沉市場門店密度已接近臨界點,部分區域出現同品牌門店分流。

根據產業鏈調研,有加盟商說,在2016-2017年時,投資一家蜜雪冰城新店可能需要12個月回本,到了2020-2021年的爆發期時,這個回本週期縮短到6個月,但如今由於競爭開始變得激烈,2023年下半年至今,回本週期要被拉長至18個月左右,閉店率也在逐漸上升(24Q1-Q3,加盟商主動閉店714家)。

有市場分析認爲,蜜雪最大的風險就是,如果有朝一日前端店鋪過於擁擠,而導致加盟商的賺錢效應減弱,繼而導致花重金投入的供應鏈,反而變成沉重的負擔。

你還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