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餐廳接連倒閉,北京中產吃不起精緻西餐了?
封面
人均千元、食材金貴、名流現身,在米其林西餐廳消費是一種耀眼的階級符號。
但現在,人們不再愛好端着紅酒揮霍,精緻西餐店遭遇消費降級的衝擊接連閉店,而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曾經熱鬧的、上流的、奢靡的好光景。
隕落的米其林餐廳
在北京,中產的朋友圈裡,曾經把吃一餐Opera BOMBANA(以下簡稱Opera)作爲一種有錢人的象徵。
大名鼎鼎的Opera開在北京極具藝術氣息的商場僑福芳草地,餐廳有着無敵挑高,現代風裝修,色彩搭配低調。空間裡好幾幅瑪麗蓮·夢露主題的畫作,一副橫在餐廳中心,一擡頭就是婀娜躺臥的慵懶側影,另一幅在吧檯上,她的左眼落下一滴潸然的淚。據服務員介紹,光是夢露的眼淚這幅畫就花了1000萬。
Opera是北京第一家擁有米其林三星血統的意大利餐廳。創始人Umberto Bombana是意大利國寶級主廚,曾獲得過意大利最高榮譽“騎士勳章”。在北京店開業以前,他在香港、澳門等地的餐廳多次在米芝蓮、米其林等美食榜單上留名。
在意大利語中,“Opera”用於描繪傑出的作品和成就,Opera的存在,無疑是北京高端西餐界的絕對精品。
Opera的菜單包含慢燉牛小排、香烤鰲蝦、帝王蟹等,其中最令人驚豔的食材是松露。2014年,Bombana將親選松露帶到了餐廳,自此也有了主廚現場刨松露的傳統,最原始的菌類,在特製工具的切割下,像薯片一樣輕盈落下,這一幕頗具有中產生活的趣味,也成爲許多食客念念不忘的場景。
Opera店內的夢露畫像
Opera最光鮮的時刻,名流雲集,盛筵滿座。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曾經到訪,貼緊兩位主廚留下合影,梵克雅寶等高奢品牌在這裡舉辦宴會,高圓圓趙又廷的婚後回門宴也是在這裡辦的,還有人在這裡遇到過成龍、徐克、伍佰等明星。
但沒人能想到,開店十一年後,繁華已成回憶,Opera從北京中產心中的“白月光”淪落成了現今的“白粗麪”。
今年4月,Opera的官方公衆號發佈了一封道別信,宣佈“Opera BOMBANA將於2024年4月14日正式停業”。
而更令人唏噓的是,僅僅在半年之前,Opera還上榜2024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廳,連續三年蟬聯。2024年只過去一個季度,門店就宣佈關閉。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地雞毛,有供應商在相關帖子下評論餐廳欠款400多萬。一位在Opera工作了十年的廚師Andy告訴我們,餐廳宣佈歇業是突然的舉動,並沒有提前告知員工,突然失業的一些員工五月份還拉了羣準備仲裁。
這家米其林餐廳的隕落在內部看來早有端倪。Andy在年初就聽到了風聲,餐廳可能不行了。Opera給員工的福利待遇原本很好,有五險一金,公積金按最高比例繳納,還有飯補,但從年初開始,飯補取消,這似乎是危機來臨的前兆。
Opera餐廳內部
再到後來,Andy說,供貨商會直接到餐廳來要債,店裡還有客人在用餐,這樣粗暴不體面的討債場景發生在一家米其林餐廳確實有些戲劇,也預示了Opera即將到來的命運。
在北京,Opera的倒閉並不是個例,關門的高端西餐廳正在變多。
另一個上榜過黑珍珠和必比登的西餐品牌TIAGO也在四月份相繼關店。在相關網站上,TIAGO旗下4個餐飲品牌,意大利料理TIAGO HOME KITCHEN、TIAGO URBAN KITCHEN、泰式餐廳KEAAMI以及西班牙料理CASA TALIA均顯示已關門。
TIAGO的許多儲值用戶還沒有拿回預存的錢,正在艱難維權,一位消費者提到,在四月底,查餘額的小程序入口已經關閉,想要獲取截圖作爲證據都難。甚至連商場頤堤港也表示,“TIAGO HOME KITCHEN未經我司同意...關門停止營業”並“決定提起訴訟”。
而近年來,同樣人均1000+,摘得黑珍珠榮譽的法餐廳TRB紫禁城、北歐餐廳refer等,都已宣佈閉店,可以說,北京精緻餐飲屆正在經歷閉店潮的風浪。
難道是中產們不再歡迎精緻西餐了嗎?
TIAGO三里屯店
意料之中的倒塌
在Andy看來,摘星似乎是Opera由盛轉衰的拐點。
Andy透露,在新主廚Andrea Susto到來後,餐廳開始在上榜米其林上下功夫,大幅度提高了食材成本和服務人員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餐標,撤掉許多座位——這樣做能夠提高菜品品質、客單價和服務的細緻程度,雖然他們內部並不清楚米其林有何篩選標準,但還是按照更高檔的方法去做了。
事實證明,Opera的努力奏效了,2022年,Opera BOMBANA在北京米其林指南中摘得一星榮譽。
摘星之後,主廚有了新的想法,“幾乎把原有菜單都換了”,他研發了許多新菜品,但Andy和其他廚師對新菜並不認可,卻也無可奈何,就這樣,除了少數幾個招牌菜,食客們吃到的食物與摘星之前大不相同。
而此時,套餐的價格也升至1688元/位,連作爲廚師的Andy看來都有些性價比低。這兩年,菜品除了一些特殊的季節限定外,基本保持了Andrea的菜單,“食材沒變,只不過是擺盤的形式變了,換湯不換藥”。
從餐廳工作者的角度來看,Opera的衰落是可以給出答案的:食物沒有以前吸引人了,沒有變化和創新,價格還貴。所以,在社交媒體上,針對Opera的負面評價也越來越多,有食客吐槽服務人員態度冷漠,加上黑色系的正裝,像“黑手黨”,至於口味——“早該關了,貴且難吃”。
Opera的部分菜品
而在美食博主韋恩看來,Opera的關門則是“壽終正寢”。
韋恩覺得,作爲一家開了11年的長壽餐廳,Opera的“老人味”很重,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過時”的。這麼多年,Opera的裝潢、桌椅風格、甚至刨松露的儀式都沒有變過,“沒有亮眼的食物,也沒有亮眼的環節”。
前段時間,他在哥本哈根的一家餐廳吃飯,中途忽然停電,這時候大家才發現,桌上的雞尾酒居然是夜光的。這時候,餐廳裡的所有人舉起酒杯,在黑暗中cheers。這是餐廳的小巧思。
“所以大家有時候花錢去買的不光是食物,而是一種體驗。現在燭光晚餐已經不稀奇了,餐廳就要去製造更新奇的體驗。這幾個小時把你從日常生活中拉出來,你會覺得很新鮮,好浪漫。”韋恩說。
一家價格高昂的餐廳,如果僅靠情懷和名聲,不在服務和菜品上花多心思,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Opera十週年慶祝活動
Opera關店的原因是複雜的,但Andy、韋恩和另外一位食客都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原因:消費降級,原有的受衆在流失。
Andy提到,這些年,店裡的人數越來越少。剛開業時,高峰期店裡能有近100人,店外還排滿了人,22年的時候,週末的晚上也能接待30個人左右,但到閉店前,店裡一晚上也就只坐了3、4桌。
除此之外,往日光鮮華麗的高端活動也消失了。這也不難理解,品牌縮減開支,商務宴請和派對也自然節約成本。Andy說,一些客戶流向了氛圍更好、價格比Opera更低的精緻餐廳。
高端西餐廳在走下坡路。《2023年中國餐飲消費趨勢報告》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人均300元以上門店佔比從1.069%下滑至0.682%;到了2024年,部分老牌Fine Dining的單月營收下滑超過40%。
同樣在4月關門的TIAGO,旗下意大利料理人均價格甚至不到300元,它面對的情形和Opera有些許不同,也常有消費者評價它具有“性價比”,但門店仍然因爲經營不善而匆匆倒閉。
TIAGO三里屯店
90後Noah在金融行業工作,他熱愛美食,四年前就吃過TIAGO HOME KITCHEN。他對TIAGO的品牌印象不錯,服務人員態度好,鵝肝、和牛這樣比較高檔的食物價格較低,而且店裡的裝修精緻復古,適合拍照打卡,“營造出的氛圍是比較高級的”。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潮生TIDE,西餐廳的成本是很高的,裝修、人力比起一般的中餐和快餐投入更多,許多餐廳往往都是貼錢幹。
作爲老食客,Noah也關注到了這個西餐品牌的滑落。在疫情期間,TIAGO的經營策略非但沒有保守,反而繼續擴張,2023年,還在三里屯開了店。TIAGO的選址基本都是在王府中環、頤堤港這樣主打高檔消費的商場,也可見它們對自身中產消費人羣的定位。但Noah也猜測,也是因爲這樣的擴張和費盡心思地裝修,TIAGO的現金流受到了影響。
商場的高租金、人力成本以及精緻裝修的花費都很燒錢,但因爲疫情,客流量銳減,投入都打了水漂。
所以,即便有黑珍珠、米其林的加持,讓精緻西餐看起來活得很好,但潮水退去,熱鬧聲終會消失。
消失的幻覺
當然,面對經營壓力,高端西餐廳也努力試着更接地氣一點。
Opera推出的“餐廳周”活動,四道菜品,包括經典的牛排在內一共398元。TIAGO也試着做外賣,在小程序上提供烘焙食物和預製加工過的牛排。實際上,你能看到許多原本高姿態的西餐廳,都嘗試過線上渠道。
除此之外,很多餐廳也會創設便宜的副牌,從產品上更接近大衆,米其林收割機新榮記創立了人均100+的“港季”茶餐廳,人均千元的黑珍珠法餐廳蘭頌餐廳創立人均500+的牛排主題餐廳炭索。
在西餐品牌自降身價的背後,也是業內對黃金時代已去的判斷。
Mary是有十幾年高端西餐從業經驗的職業高管,負責設計、運營、管理,她的作品從上海外灘奢華餐廳到北京的米其林餐廳,全部都是千元以上的高檔品牌。
2023年,Mary準備創業做一家自己的餐廳。她對餐廳的定位是人均200+,有地中海風格的,更接近西式bistro本質的一家西餐。
法餐廳蘭頌餐廳創立的牛排主題餐廳炭索
Mary的判斷是,人均千元以上的餐廳受衆太少了,市場越來越窄,“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可複製性有點低,也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有意思”對Mary來說,不是和她從前經營的那些精緻西餐那樣從外表看起來精緻高大上,而是真正的觸及到大衆的生活方式,讓那些認可西餐文化、對生活有品質需求的人,享受到性價比最高的服務和食物。
當然,從千元級餐廳下凡做性價比餐廳,這意味着她要推翻以前所有服務高端品牌的經驗重新來過。而在重新探索的過程,她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客源遠不如預期。
“想過環境不好,沒想到市場這麼差”,Mary的觀察是,現在的消費者有了新的習慣,先看價格再做選擇。
Mary的店Le Soleils粟粟開在朝外大街的環球金融中心,這是一棟寫字樓,樓上的員工幾乎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或者有名的國際公司。這棟滿載精英的大樓也在減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企業降本、裁員,這也直接影響到了門店的銷售額。
Mary的店鋪Le Soleils粟粟
不過,這跟Mary的經營無關,而是整個精緻西餐行業面臨的尷尬。
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看,西餐的社交價值是遠勝於作爲食物的價值的。Noah吃西餐的場合一般都是商務宴請這樣表現尊重的正式場合,“西餐這種精巧繁複的東西,不太是日常,一年也吃不到幾次。現在大家錢少了,當然會選擇一些更便宜的餐廳。”Noah說,同樣是兩百預算,他更願意吃一頓火鍋或者日料。
中國人胃口和文化習慣的差異,很難改變。Andy告訴我們,同樣是Opera一脈相承的品牌,香港總店的招牌菜品十多年沒有換過,生意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是因爲香港人已經習慣了西餐作爲日常的食物。
就好比煎一份三分熟的牛肉,拿給香港四十歲的中年男性,對方完全可以吃下,但換了一位北京老爺們,則未必會喜歡這樣的味道。
同樣,在上海,精緻西餐仍然遍地開花。Andy打算開一家自己的西餐店,在上海考察的時候,他發現bistro盛行,“人家吃的是氛圍和環境”。但Andy按照自己廚師的口味來看,十家店只有兩家不錯,但每家都門庭熱鬧,他吐槽道,“上海人都像冤大頭”。
網圖,圖源unsplash
而北京人則尤其務實,在乎的只是性價比和口味,吃不得一點虧。
許多年前,人們或許還會給貴价西餐廳帶上“上流”“格調”的濾鏡,爲了社交媒體上的一張照片而大方買單。但現在,人們開始祛魅那些華而不實的營銷噱頭、老外主廚的響亮title以及精緻西餐中產標配的標籤。
至少對北京的中產而言,生活方式在迴歸食慾本身。
美食博主韋恩敏感地洞察到了這件事,他最近觀察到,家附近的商場,自助餐正在變多,即便並不是以自助餐爲主的牛排餐廳,也推出了128元暢吃的套餐。
他說,“如果這一週工作餐都在吃外賣,那週末我願意花兩百塊去吃點好的,我會很願意去吃自助,即便我知道它是合成的牛排,海鮮蟹肉棒什麼的也是假的,但是它確實能提供一種很基礎的爽感。”
韋恩提到的爽感,就是情緒價值。以往人們願意花1000元在高檔西餐廳享受燭光晚餐,而現在,人們仍然想要同樣的滿足感,只不過,心裡的預算越來越少了。
2017年,韋恩還跟身邊的朋友說,“Opera的麪包是北京中產的幻覺”。7年過去,Opera閉店,幻覺也隨之消失了。
人們不再討論哪家餐廳的松露更鮮美,哪家fine dining的服務員更體貼了。
吃得飽,吃得爽,吃得值,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據受訪者要求,Andy、Noah爲化名)
撰文:yoyumi
編輯:楊柳
排版:yoyumi
圖片:unsplash、公衆號OperaBOMBANABeijing、TIAGO、炭索、 Le Soleils粟粟大衆點評主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潮生TIDE”(ID:chaoshengTIDE),作者:yoyumi、楊柳,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