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自食惡果|參考獨家

下面的話是誰說的?“當你從大學畢業時,我認爲你應該自動獲得一張綠卡(美國永久居留權),作爲你的學位證書的附屬品。”令人驚訝的是,這是唐納德·特朗普說的。不管他是否真是這樣想的(他的執政記錄表明不是),他的話表明,哪怕是一名本土主義政治家,他也明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高技能的外國人是有用的。

實際上他們特別有用,因爲他們的技能往往是對當地人的補充。他們帶來不同的經驗、知識和人脈,使當地同事的工作效率更高。哈佛大學一項研究估計,美國的移民雖然只佔人口的14%,卻貢獻了36%的創新。隨着資本全球化停滯不前,跨國人才流動成爲新思想傳播的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方式。

美移民制度“不健全”

大多數富裕國家都不願意讓更多勞工或尋求庇護者入境,但渴望吸引頂尖人才,尤其是在被視爲戰略領域(如人工智能)或對選民明顯有利的領域(如醫藥)的人才。摩納哥甚至設置“魅力秘書”一職來吸引雄心勃勃的企業家。

然而,其他優先事項往往會介入。在英國,工黨政府執迷於削減總體移民數量,因此敦促科技企業減少僱用外國工程師,它錯誤地以爲這將爲本國人創造更多高科技工作崗位。

儘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勞動力市場,但它的移民制度卻是世界上最不健全的。當一家企業爲它的一名高科技員工申請H-1B(臨時工作簽證)併爲其提供六位數工資的工作機會時,該申請有75%的機率會被拒絕。但不是立即遭到拒絕,可能會磨磨蹭蹭長達一年時間。

如果這名優秀員工最終想要永久居留權(這樣他/她就可以定居下來,規劃未來,而不用擔心他/她的孩子在21歲不再被視爲家屬而被驅逐出境),他/她最好不是來自人口衆多的國家。由於一項可笑的規定,即每個國家國民獲得的綠卡數量不得超過年度全球限額的7%,預計來自印度的申請人要等上134年才能拿到綠卡。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去了別的地方。約73%從美國大學畢業的外國人告訴民意調查人員他們想留在美國,但實際上只有41%的人能做到。從校園到就業的渠道堵塞,導致美國大學雖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卻在過去20年裡不斷被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大學搶走市場份額。

政府不作爲是主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迪拜。在這裡,任何工資超過一定門檻的人都可以在一週內獲得工作簽證。安頓下來很容易:一個完全數字化的系統可以讓你在幾天內獲得駕駛執照、開立銀行賬戶等。外籍人士可以爲保姆申請工作簽證提供擔保,這樣夫妻雙方都可以外出工作。這一非凡的、受歡迎的制度幫助迪拜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從沙漠邊緣一個不起眼的港口變成全球商業中心。

這很難複製。選民們喜歡掌控局面的感覺,不會容忍本國人與移民的人數比例接近9比1,而且很少有福利國家可以像迪拜那樣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儘管如此,在一國政府如何使其移民系統在吸引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方面幾乎沒有摩擦的問題上,迪拜是一個有用的基準。它的成功是對那些仍然使用紙質表格、邊境官員態度粗暴的國家的含蓄批評,比如美國。

一個聰明的人才吸引系統應該遵循兩個原則。首先,消除障礙比爲特定職業提供激勵更有效。其次,接納標準應儘可能簡單和客觀。例如,可以接受任何收入超過一定數額的人,或者從知名大學畢業的人。客觀的措施比允許太多的官僚自由裁量權更快、更公平。移民官員對商業計劃或研究項目的判斷很差。

吸引更多人才的缺點大多是可控的。如果外籍銀行家哄擡房價,那就允許建造更多的住宅。另一個更復雜的擔憂是,富國挖走人才可能會讓窮國失去人力資本。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承受着高達10%的畢業生“人才流失”。

無論如何,不是利他主義阻止了大多數富國挖走自由流動的人才,而是無能。那些不能鋪開地毯歡迎海外人才的國家,將浪費一個加速知識傳播、使自己更加繁榮的機會。

本文由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8月17日發表,原題爲《美國正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