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西方保護主義難阻全球化大勢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道 在西方國家日益轉向保護主義政策之際,全球化是否處於退卻中?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6月10日發表題爲《全球化的終結?美國保護主義指向某種轉變》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當拜登總統上個月對某些中國商品徵收100%的關稅時,他引發了新一輪國際揣測。全球化是否處於退卻中?

貿易在全球經濟產出中所佔份額已經縮小,而以損害全球競爭者利益爲代價推動某些國內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正呈上升勢頭,尤其是在富裕國家。

在上世紀80年代,隨着全球化開始騰飛,許多國家的政府曾突然把產業政策視爲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的障礙,於是它們採取了一種不加干預的放任主義路線。

而近年鐘擺又蕩了回來。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C·赫夫鮑爾說:“現在的美國,兩大政黨都是保護主義政黨,它們只是唱着稍有不同的旋律。這對全世界都有影響。”

爲什麼富裕國家目前正在採取更多的產業政策?

疫情期間的邊境關閉曾迫使決策者重新評估他們對脆弱的國際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半導體、電池和關鍵礦物方面。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曾尋求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與此同時,各國政府正力爭處於技術革命的前沿,同時確保充分的國內就業。

從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到歐洲的綠色新政,以及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未來製造”願景,在面對全球不穩定和國內壓力的情況下,政治家們正致力於保衛本國經濟。

隨着各國政府調整它們的國內優先事項,全球化或許正在獲得一種新形態,但是世界的相互關聯仍將得到加強,而不是減弱。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弗雷德裡克·埃裡克鬆說:“今天全球化以不同的方式運轉。它更多集中在服務業、數字互聯互通、跨越國境的技術創意和應用,以及人力資本方面。”

埃裡克鬆說:“存在保護主義的趨勢。但是,它們未必真的會剝奪全球化的活力。” (編譯/曹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