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的一中各表

(圖/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20日宣誓就職,上任當天就會簽署12項命令,明顯衝着川普而來。這並不稀奇,4年前川上臺,也是立刻推翻歐巴馬不少政策。然而拜登這些新政並未觸及對中政策,給人留下想像空間。

從一個角度看,這體現了拜登「內政優先」的施政步驟,完全合理。畢竟美國疫情嚴重、經濟虛弱,必須下猛藥以收速效,而氣候變遷移民政策俱爲川普爭議措施,拜登上任後立予調整,也展現他撥亂反正的決心。但美中關係在川普時代出現鉅變,尤其蓬佩奧任期最後動作頻頻,包括對臺解除限制、對港擴大制裁等,在在都讓北京十分惱怒,也必然影響未來兩國關係,拜登卻不急於處理,相當耐人尋味。

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對中政策並非不重要,相反地是因它太重要但又複雜,不能操之過急;其二是川普任上不斷拋出敵中措施,拜登雖不願「川規拜隨」,但在美國7成反中的社會氛圍下,他也不能急於更張,否則隨時招來親中罵名。何況拜登既奉行多邊主義,更不可能還未與盟邦磋商之前就率爾操觚。

在此情勢下,不難理解川普任內留下的對中「地雷」,對拜登來說將是可攻可守的籌碼。一方面它確實是一種障礙,阻礙美中關係回到常態,但也可以成爲拜登的法碼,用來校正對中關係。對臺灣來說,最需關注的則是,等到拜登新政穩住陣腳後,將會有什麼樣的對臺政策?

拜登是國際外交老手,曾參與當年《臺灣關係法》的立法,對臺海問題並不陌生。最近獲他任命白宮國安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的坎貝爾,上月視訊出席在臺北舉辦的「2020年臺美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時,曾強調「不瞭解臺灣重要性的時代已經過去」,並稱美國「重新定位」的過程已經開始,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政府在區域的作爲,包括強化臺美合作及信守對臺灣的承諾。這是否代表美國對臺海的「戰略模糊」路線,將朝向「戰略清晰」發展,值得留意。

但拜登能如何使戰略清晰?正如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所稱,一國兩制已經走到盡頭,拜登明白只有一箇中國,美國不會承認臺灣獨立,拜登政府的挑戰是如何擬定另一套外交策略,能突破一國兩制的架構,讓美中臺三方都能和平共榮,這纔是最重要的。

就此而言,蓬佩奧取消美臺交往限制,又以「自由中國」稱呼臺灣,恐怕不能只以臨去秋波來看待。未來拜登政府極可能是以蓬佩奧的聲明爲基礎,制定與臺灣交往的更新指南。從政策演進的角度,這會是美國脫離傳統「一中束縛的重大一步。

簡單說,未來美國還是會遵行它的一中政策,但美國所稱的一箇中國,並不完全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可以涵蓋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有機會形成美國版的「一中各表」,就像1971年到1978年美國在兩岸的情況。當時美國仍與中華民國有正式邦交,同時又在北京成立連絡處作爲過度性的外交機構。未來美國在臺協會(AIT)就是美國在臺灣實質上的大使館。(作者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