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飛天使並非父母之過 2歲童經早療開口說話了

彰化醫院早療治療室內孩子心理治療師遊戲中學習語言互動,增加認知及人際互動,也在有輸有贏的遊戲中學習情緒控管。有些活動父母一起參與,以便學會後將早療課程帶回家中繼續延伸進行;透過每週3天的持續課程,多數遲緩兒多能有所進步。(謝瓊雲攝)

彰醫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樑孫源強調多數發展遲緩兒童並不是父母造成,如有發現幼兒發展不如預期建議應及早接受諮詢評估,把握3歲前的黃金早療時機。(謝瓊雲攝)

家有遲緩兒,總是讓父母感到心有歉疚;1名2歲男童因發展遲緩,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去年至衛福部彰化醫院進行早期療育課程治療,1年來男童情緒變得平穩,身心發展有顯著進步,也能開口說話表達,讓自責不已的媽媽終於放下心中大石,綻放久爲笑容

彰醫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樑孫源表示,2歲的小方化名)去年由媽媽帶來評估,當時他在語言、認知及動作發展均落後,經過1整年的早期療育、追蹤評估,各方面發展都有顯著進步。

媽媽指出,得知孩子發展遲緩時,心中難過又自責,懷疑自己是否照顧上有什麼疏忽,才導致如此;在早療團隊支持下停止自責,並與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合作,看見孩子持續進步,她也愈來愈享受陪孩子游戲、共讀,慢慢也會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中,隨時教導他。

樑孫源表示,小孩發展遲緩,大部分並非父母的過錯,應及時把握3歲前的黃金早療期,幼兒1歲半應能開口叫「爸」、「媽」等簡單單字,2歲可以清楚表達「喝水水」、「媽媽開」、「爸爸抱」等簡單詞句,如果發現家中孩子沒有達到預期標準,就建議家長尋求評估、諮詢,及早發現是否發展遲緩並接受早期療育。

樑孫源表示,學齡前兒童約有8%發展遲緩,僅極少數是父母忽略所致,多數並非父母造成;因此家長無須自責、鬱鬱寡歡,孩子感受到壓力、隨時處於不安的環境中反而會使發展遲緩情形雪上加霜。俗語說「大隻雞慢啼」,其實也有少數孩子因太內向不願說話,長大了就會好;但大部分仍是遲緩問題,最好在3歲前、最慢6歲前治療都還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