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癡”育種教授:將事業紮根於泥土

河南洛陽農學院教授王林生光着膀子在屋子裡整理小麥的視頻近日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向這位最接地氣的教授致敬。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王林生和他的愛人張雅莉女士得知,網絡熱傳的視頻並非都是今年所拍攝,但是王林生確實是一名將事業紮根於泥土中的教授。他幾年前選育出的小麥品種已經在河南、陝西、江蘇、安徽等地推廣。

幫農民增產增收一直是自己的願望

王林生教授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從5月底小麥接近成熟時,就開始爲“材料”忙碌。直到最近自己還在收集並處理“材料”。對於網絡上衆多網友的關注,自己並沒有時間一一查看並回應。

“目前這些‘材料’都是6年前的雜交後代,每年都要在試驗田裡種出來,觀察並記錄它們的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以及分櫱、品質等。”王林生介紹,經過分析,他會從中選出最優性狀的“材料”,決定下一年度是否繼續種植,最終才能選出“未來的品種”。

王林生在1982年成爲爲數不多的大學生,因爲從小生活在農村,知道農民的艱辛,所以大學時他選擇了農學專業。

“畢業之後我留在了洛陽高等專科學校任教,夢想着有一天能把小麥的產量提高上去。幫農民增產增收,也一直是自己的願望。”王林生表示,自己從未停止專業研究,因爲在他心目中,河南每年8500萬畝以上種植面積的小麥極爲重要,“我之前參與過小麥新品種豫麥46號等品種的選育。作爲主持者,2021年選育出了科大1026這一國審小麥新品種。”

說起自己帶頭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王林生認爲,科大1026品種具有優質強筋、產量高、耐寒抗病的特點,麪筋和蛋白質含量高,可以成爲麪包、蛋糕等的原材料。

王教授認爲,搞農業就要腳踏實地,種好中國糧,培育好自己的專有品種,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

“光膀子”視頻拍攝於幾年前

王林生的愛人張雅莉此前和丈夫一樣,也在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書,不過她在幾年前已經退休。兩人祖籍山東菏澤,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對農村和農業懷有很深的感情。

“他比較老實,不善言談,但是做起事情非常執着。”張雅莉說,她經常陪着王林生一起到農田裡忙碌,“他在田裡一待就是一天,根本就不願離開。中午該做飯了,叫他下班他也不走。”

很多時候,王林生在田裡觀察小麥長勢,都處於一種趴着或者單膝跪着的狀態,心疼之下,張雅莉就偷偷地拍攝下來留作紀念。

說起王林生的“工作狂”狀態,張雅莉講起了那個被網友熱傳的“光膀子”視頻。她告訴北青報記者,網絡上流傳的“光膀子”整理小麥的視頻並非今年拍攝。幾年前,剛剛入住在農學院的新校區內,兩人所住的房子裡還沒有電扇和空調,只有簡易的廚房和櫥櫃。家裡既是存放小麥的倉庫,也是隨時可以開始的打麥場。

“那一天,屋子裡很熱,他光着膀子在忙活那些‘材料’,已經入迷了。中午我做好了涼麪條,很快就要坨了,連續呼叫好幾次要求他吃飯,他一聲不吭。”張雅莉回憶,她舉起了手機“威脅”丈夫,“你再不吃飯,我就要把你的形象拍下來。”

其實,當時王林生已經忘記了酷熱,只是專心忙活自己身邊的“材料”。看到王林生不爲所動,張雅莉就將這一場景拍攝了下來,並轉發到了一個同學羣裡。

視頻發佈在網上之後,有網友稱呼王教授爲“麥癡”。

“如果腳下能紮根,他願意長到地裡”

在張雅莉心目中,王林生在選育“材料”的時候,從早上5點多開始,往往在農田裡一待就是一天。用張雅莉的話來說,“如果腳下能紮根,他可能願意長到地裡”。

性格執拗的王林生不喜歡戴草帽,選育種子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太陽下曬着,導致頸肩部位常常脫皮,有時候因爲沒有及時補充水分,還會嘴脣乾裂。王林生在田間觀察時間過久,看花了眼睛,不得不經常求助妻子幫忙看下兩種“材料”之間有何不同。

“他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再做不出成績,我都不答應。”張雅莉說。

說起對未來的期待,張雅莉認爲,培育小麥品種常規條件下每年只能種植一次,如果有更好的條件——每年可以種植好幾代,那樣的話,將更能加快育種速度。

文/本報記者董振杰

統籌/孫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