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晚孕 臺灣1.8萬嬰兒體重過輕 身高成長要注意!

記者黃采薇臺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103年出生的新生兒,有1.8萬名體重低於2500公克,這些「低出生體重兒」的比例,佔全國新生兒的8.5%。出生通報系統資料顯示,高齡懷孕、試管嬰兒,較容易生出「低出生體重兒」,未來須留意孩子身高發展

高雄長庚兒童遺傳內分泌科醫師王慈柔表示:「若家中孩子出生時體重低於2500公克,可能是屬於『低出生體重兒』,長大後更需留意是否有生長髮育落後的問題。」

雖說身高不是重點,但期盼孩子長得又高又壯絕對是每個父母心中的期望。研究指出,孩子的生長關鍵在於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除了有增加身高的效用外,對人體內臟骨質、新陳代謝,甚至是體力,皆有極大的影響

▲近年來低出生體重兒的人口比例逐漸增加,這也影響了嬰兒的成長與認知發展。(圖/翻攝自www.babywallpapers.info)

孩子們身高成長的兩個主要時期,第一是出生後1年之內,第二就是青春期。寶寶滿1歲之後,每年平均成長5至8公分,到了青春期又有一波大幅度的成長,直到生長板閉合爲止。王慈柔醫師叮嚀:「若發現小孩的成長落後生長曲線建議應到醫院做健檢,並諮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若孩子確診爲生長激素缺乏,則可補充生長激素,且越早越好。提醒家長應注意兒童各階段發育,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此外,在遺傳之外的後天調養也很重要,王慈柔醫師指出:「像是攝取過量黃豆製品,會造成孩子的植物性雌激素偏高,使孩子骨齡超前,骨齡提早癒合常常是目前導致青少年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並強調「現在的孩子因爲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食物對人體的危害,以及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等,這些因素也是造成孩子無法長高的因素。」家長應該注意孩子在青春期時,要養成睡眠充足、運動規律飲食均衡的生活習慣,這纔是幫助孩子長高的正確觀念

身高偏低雖然對於身體健康無明顯影響,卻可能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困擾,造成自信缺乏等問題。王慈柔醫師分享門診案例,有個罹患腦下生長垂體低能症的孩子,就診時3歲,身高卻只有70公分,經過診斷爲先天性腦下垂體發育不良,因此醫師建議每天注射生長激素治療,治療四年後目前小安8歲,身高已達標,預期身高還會不斷的長高,小安也越來越有自信。

目前生長激素治療的適應症臺灣爲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症、透納氏症、小胖威力症,但國外研究指出對於慢性腎衰竭,及出生低體重兒所導致之生長障礙也有助益。王慈柔建議家長應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的協助,切勿聽信偏方、亂服成藥等,纔不會對孩子的生長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