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染上「囤積症」超可怕 她逃離後…家裡變樣品屋
圖文/鏡週刊
2009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出版《斷舍離》一書,在日本賣破200萬本,隨後在臺灣也大賣超過10萬本,「減法」生活成爲了新時尚。今年1月,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的實境秀影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上映後,全球掀起的整理浪潮至今未歇。
臺灣也有一羣人實踐斷舍離數年之久,室內設計師Phyllis、家庭主婦Nelly分享整理心法:「價格不是價值。」「整理是爲了開心。」她們表面上丟的是雜物,卻也在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爲自己做決定的勇氣。她們整理的,其實是人生。
47歲,室內設計師,整理經歷13年。
「如果勉強推開房門,人造土石流立刻傾瀉而出。」Phyllis(詹淇家)描繪她和母親居住的舊家,最後雜物堆到胸口高度,冰箱無法打開,浴室只剩下洗手檯能舀水洗澡。但家中訪客始終不斷,總有人來看病、問事,Phyllis無奈地形容老家是「不拜神的宮廟」。
母囤積症 離家租屋
這天,我們來到Phyllis的家。本業是室內設計師的她,用的是全白色的傢俱,餐桌放了乾燥香花,配上4把透明餐椅,書房用玻璃隔間,衣櫃每個抽屜打開都異常整齊,感覺像是到了當代美術館。但她最驕傲的是衣櫃上方的緊急避難包,「你們應該沒認識家中有避難包的人吧?」身在堅固的新建大樓,Phyllis卻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Phyllis的不安全感,來自於5歲時父母離異,擔任國中工藝科老師的母親帶着她四處搬家,藉着搬家整理物品。母親退休後研究中醫及風水,訪客源源不絕,動不動就打開她房門,但母親不準Phyllis鎖門,因爲房子是她付錢的,小孩子憑什麼鎖門?她甚至得憋尿,因爲廁所隨時都有人,洗澡時總會有人來敲門。她也很少用浴缸,因爲母親會跟婦產科買胎盤泡在浴缸製作中藥。
直到她31歲那年,小偷從她房間破窗而入,Phyllis嚇得不敢回房間,只能睡客廳。母親的囤積症變本加厲,Phyllis的房間、書桌都被堆滿雜物,窗戶也被水泥封住,忍無可忍的她在竊案一個月後,去外面租房子。
「搬出去滿開心,我可以全權控制一個空間了。」Phyllis記得她在2004年搬進租處,沒想到隔週母親就追來,租在她隔壁,同棟同層,2人只隔一戶。
隔年母親罹患胃癌,卻很樂觀,一心一意相信自己會痊癒,就算無法進食,也能在病牀上看着電視節目,抄下滿滿的食譜筆記。Phyllis爲母親租了另一間房子,鼓起勇氣整理滿坑滿谷的雜物,再拿到母親面前確認是否要丟。
某次整理照片時,Phyllis看到一張母親和弟弟童年時的合照,她記得那時她在臺東跟外公外婆同住。母親坦白說,那時她只想養弟弟。「我一直整理一直哭耶,原來我是那個被丟掉的人。」如今Phyllis已能笑着說這句話了。
「我媽最後一天氣切,手術前她還對我手比愛心,我就覺得…」Phyllis露出無奈的苦笑,嘆了口氣繼續說:「我不相信耶。我不覺得她愛過我,我只是跟她相處。」2006年3月4日,母親在加護病房過世。
同年7月,Phyllis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也買了心愛的傢俱,但她發現自己有了家,「東西開始爆量,我驚覺好像要跟我媽一樣了!」她去買了第一本整理書,也寫書研究囤積症,揭開臺灣可能有上百萬個跟她有同樣困擾的家庭。
「丟了會開心的先丟。」Phyllis認爲,整理的重點應該是讓自己開心,而不是後悔。「不要急於一時,好好跟自己和物品溝通,時間拖長也沒關係。我們沒有在比賽,丟一個東西,完成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不錯啊。」訪問前日正好是母親忌日,她開心告訴我們今早又丟了一樣母親開發的能量產品。
Phyllis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少,房子也越換越小。如今她換到第6間房子,新屋正在裝潢,室內空間從25坪縮到16坪。新屋帶來新希望,Phyllis神采奕奕在工地拿着設計圖,比畫將來的模樣。浴室還沒裝燈,她打開手機照着,乾溼分離的玻璃門後面,赫然是個浴缸。問她想打掉嗎?她苦笑:「爲了好脫手,我忍着不拆。」還沒入住,她已經打算要離開了。
Phyllis說,她跟母親沒什麼美好的回憶,但她記得小時候,儘管母親幾乎不煮飯,但那時家裡還沒那麼亂,母親會幫她帶回自助餐的便當,「買好了就放桌上,我們當場一起吃。」不隔餐、不必加熱,這是母女間最接近愛的時刻了。
42歲,家庭主婦,整理經歷8年。
這天,陽臺的衣物幹了,Nelly(施碧麗)一隻手就拿完一家4口的分量,再把毛巾丟進烘衣機。她天天洗衣服,因爲2個上國中的孩子在球隊,先生只有2件家居褲,只要他同一件褲子穿2天,就會問她爲什麼今天沒洗衣服?以量控管,讓家事就像是生產線,有固定的行程不堆積。
購物發泄 填補空虛
42歲的Nelly婚後在家中帶孩子,先生在大學教書。過去的她日子過得焦頭爛額,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八成要忙換季。她想起過去在工廠上班表現優異,「奇怪,我以前可以管2、300人,爲什麼家裡的人就管不好呢?」
「一個人照顧2個小孩又沒有收入,覺得自己有很重的自卑感。」Nelly記得她2004年生了孩子後,空空的心往往靠購物來彌補,「開車時很放空,看着招牌就覺得自己好像缺少什麼,心裡想着要去買。」買的瞬間感覺很好,但偏偏生活費是固定的數字,她只好去菜市場發泄負能量,看到大特價就買,買不起貴的就買便宜的東西。那時的她告訴自己:「因爲我是家庭主婦,我只買得起這個。」自暴自棄的心情,讓她的碗櫥堆滿衝動購物的廉價品。先生勸她別買,她就想:「就是因爲你不給我買,我纔沒辦法那麼完美。」
滿腹怨氣的家庭主婦,在2個孩子讀幼稚園時失控了,「哥哥和妹妹一直在吵說要看哪部片,我當場把DVD折成兩半。」當時她長期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後來她發現兒子有過動症,就帶國小一年級的兒子去看醫生,兒子吃了1、2年藥,進球隊之後情況改善,她自己也看了心理醫生,吃了5、6年的安眠藥以及抗焦慮劑,這2年才停藥。受訪這天,她還掛着累積多年的黑眼圈。
轉機是2011年,34歲的Nelly在網路論壇看到一張網路照片,那是山下英子《斷舍離》書中的抽屜,開瓶器、濾網、筷架等廚房用品,擺得像博物館標本。Nelly才發現,沒用到的東西應該送出去,她看着衣櫃裡的孕婦裝,總以爲有天會用到,但這天始終沒到來,況且款式過時了,送人也不好,假設她自己懷了第三胎也不想穿,乾脆扔了。
她逐步更新碗盤,就算沒有多餘的錢,也下定決心買了全白的碗盤。倒是先生也沒反對,她才發現是「我內心先反對我自己。」至於爲了發泄而買的東西,就送給資源回收站的阿姨。
自己的東西自己決定,但別人送的東西就沒那麼簡單了。家中有套百科全書是先生小時候的讀物,後來傳給兒子,當年要價超過公公一個月的薪水。Nelly煩惱到專程去山下英子的新書分享會發問,山下英子說:「就算婆婆生氣了又怎麼樣?日子是妳自己要過。」Nelly做了最壞的打算,就算無法成爲婆婆心中的好媳婦,她也要坦白說出不需要。幸好小姑的孩子開始識字,他們樂意接受這套百科,同樣的東西在她家是雜物,到了別人家可能是寶物。
處理雜物 受到好評
Nelly慢慢幫物品找到出路,她自己也在越來越少的物品中,得到自己的力量。許多人因爲物品原本售價高,不捨得丟,她說:「物品只要你一買回來,價錢就是歸零。」價錢不等於價值。
2年前,她慢慢把家中井然有序的照片貼上臉書社團,受到許多好評,於是創立粉絲專頁。先生本來不希望她經營專頁,但先生的指導教授來按贊,師母和婆婆也開始整理自己的家,她默默鼓舞了其他主婦的行動。
Nelly斷舍離之後,最直接的影響應該是家人了吧?但先生表示家中物品本來就少,2個孩子也說沒差,媽媽還是常生氣。得知兒女的想法之後,Nelly傳來無奈的表情貼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們這才發現,整理終究不是魔法,家庭主婦的革命再轟轟烈烈,身爲媽媽,妳的努力往往會被視爲理所當然。
更多鏡週刊報導【斷舍離番外篇】 那些年,我丟掉的雜物【斷舍離番外篇】人爲何會囤積【斷舍離實踐者一】曾管300人工廠 主婦卻自卑管不好家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