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技軍轉民 抗震神器問世
陝西大荔縣實驗小學教學樓的下面增添「隔震支座」,是建築抵抗地震的有效裝備。(截圖自央視網)
軍事科技發展快速的大陸,近年也將技術「軍轉民」,不僅利用火箭技術,發明「增雨防雹火箭」解決旱象;也因應地震災情,讓抗震神器──「隔震支座」問世,讓建築物能抵銷近80%的地震能量。去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也與陝西省工廠合作生產「隔震支座」,未來將能廣泛應用。
8月,四川九寨溝傳出7.0級的地震,造成嚴重災情;不久後,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也發生6.6級地震,令民衆十分惶恐。爲減少地震災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發明「隔震支座」,讓建築物抵銷近80%的地震能量。
與民間工廠合作生產
「隔震支座」的原理,其實和火箭發動機相同,將建築物、地基之間加裝隔震層、橡膠支座,藉以「抗震」。除了能抵銷8成的地震能量外,與建築物同壽、未發生地震就不用更換,也是「隔震支座」的一大特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固體火箭發動機首席專家尤軍峰說:「運載火箭、導彈一放就是10年以上,橡膠不能老化、變硬、改變性質。『隔震支座』也具這些優勢。」目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也與陝西工廠合作,生產「隔震支座」,未來將能廣泛應用。
增雨防雹替糧食增產
除了隔震支座外,四院41所的「增雨防雹火箭」,也備受矚目。這種火箭和武器無關,主要讓周邊地區降雨、防雹,透過內存的碘化銀催化劑,讓人工晶核與水氣結合,形成人造雨。
四院41所所長任全彬說:「自2001年到2016年,我們共交付近20萬發的增雨防雹產品;不僅在國內有60%以上的市佔率,也替糧食增產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然而「隔震支座」、「增雨防雹火箭」,在航天科技集團的軍民融合成果中,僅是九牛一毛;單以民品產業來說,就佔四院80%的收益。四院黨委書記張康助表示,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民用產業的人才等資源優勢,不僅能強化國防建設,也能增進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