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潔民的工程師轉職藝術生涯之路

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左)、陸潔民(右)。(圖/理財週刊提供)

傳統觀念總是認爲,藝術理工是兩個對立的領域,玩藝術的不懂理工,搞理工的也不懂藝術,但在首席藝術拍賣官陸潔民身上,恰好打破了這樣的傳統觀念。擁有美國西北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的陸老師因緣際會認識了一名中國畫家並向她拜師學畫,自此從一名在矽谷生產軍事用品的工程師,踏上了轉職藝術生涯的路程。

工程師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陸老師在矽谷擔任工程師時,有一位同事家中正好來了一名中國畫家借住,他去拜訪時心血來潮向這位畫家拜師學畫,在過程中,卻遇上了天安門事件,當時舊金山參議員提出用發放暫時工作證的方式,讓中國的專家學者藝術家等人得以暫留舊金山,他也因此開始了協助老師賣畫的工作。

一九九○年時,住在荷蘭的陸老師母親,知道他正在學畫,於是幫他買了「梵谷逝世100週年大展」的門票,在看完展覽後,陸老師深受感動,尤其是對於梵谷的弟弟幫梵谷賣畫的經歷,呼應了當時他正在美國幫老師賣畫的心境,也因此開始對美術史產生興趣並研究。

一九九一年底,陸老師賣畫仍不是很順遂,碰巧得知臺灣開了許多畫廊,便下定決心帶着畫作回臺,連跑了許多畫廊後,在一九九二年時,終於成功在敦煌藝術中心辦了畫展,展出的畫兜售一空。首次辦畫展就如此成功,給了陸老師很大的信心,因此當年底他便向美國的科技公司申請留職停薪一年;事隔一年後,他遞出辭呈,宣告正式開啓他的藝術職涯

雖然回臺時正好搭上了臺灣藝術市場的最後一班高峰列車,幾年後卻碰上了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當時臺灣的藝術市場一片慘澹,爲了突破這個危機,陸老師開始世界各地勤跑畫廊拓展人脈。一九九八年,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改選理事長,敦煌藝術中心創辦人洪平濤當選,便力邀陸老師出任協會秘書長

當時正逢兩岸藝術市場的交流逐漸熱絡,身爲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的陸老師,不僅在主辦「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時,邀請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與超現實主義大師Roberto Matta來臺,還帶着臺灣的畫廊去參加北京、上海等地的藝術博覽會,大幅提升了策展的豐富經驗

一九九九年碰上九二一大地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辦了一場慈善拍賣活動,這也是陸潔民老師的第一場藝術拍賣,總共募了一千多萬。到了二○○六年,臺灣新成立了一間中誠國際藝術公司,邀請陸老師擔任藝術拍賣官,雖然擁有豐富的藝術博覽會經驗,但僅主持過一場拍賣活動的陸老師,爲了接下這個任務,特地前往香港的蘇富比拍賣待了三天揣摩學習。在踏進藝術市場近十五年後,陸老師就這樣開啓了他接下來十多年的藝術拍賣生涯。

藝術拍賣官的四大特質

陸潔民老師認爲,作爲一個藝術拍賣官需要具備四大特質,分別是語言表達競價階梯熟記、掌控節奏與隨機應變。首先是語言表達,拍賣官在拍賣會上介紹作品、講解價格時一定要口齒清晰、表達清楚。再來是競價階梯要熟記,不同起標價的作品在競價時跳的金額都不同,來參與拍賣的客戶也都很清楚競價階梯,可千萬不能亂喊價

陸老師說,拍賣會上也是有節奏的,如何掌握就看拍賣官的能力與拍賣作品的順序安排,在拍賣會剛開始的前三件作品,應該要放較知名藝術家的小作品,且起標價訂低一點,藉此點火拉擡競標買氣,在競標買氣拉擡上來後,可安排一些原先認爲應該較不熱的作品,最後安排一記回馬槍,放上知名的藝術家作品,讓全場掀起喊價熱潮。因此,拍賣公司在收集完所有拍賣作品並整理好後,就會與拍賣官商量如何安排拍賣順序,拍賣會就像一場戲,要如何演得精彩全靠拍賣官掌握節奏的本事。

另外在拍賣會上,拍賣官也要擁有眼到、口到、手到的能力,在緊湊的競價過程中,要隨時全神貫注的清楚現在喊到多少價位,且喊價的是幾號買家,以防買家不認帳或商品最後流標

其實,一般大衆對於藝術拍賣會的印象,應來自於電影電視居多,陸潔民老師說,拍賣會上的每一項作品都是拍賣公司徵件並確認真僞後,因應藝術家的名氣、作品行情價與拍賣作品的精采程度,綜合評估後製訂起標價。雖然拍賣官看似僅是拍賣會的主持人,但拍賣官也可以依據藝術家、作品與時下拍賣行情去建議更適合的起標價,因此拍賣官本身對於藝術市場的走向也必須要隨時做足功課

藝術收藏與藝術投資

陸老師說,其實拍賣官除了要具備以上幾項特質外,也與收藏家一樣要擁有分辨真假好壞的能力、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及預測未來前途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終身不間斷地去學習。首先是分辨真假好壞的能力,這是深度欣賞收藏的基礎,如果不懂得分辨真假好壞,買到假畫不僅賠錢也傷心,而且在臺灣賣假畫幾乎沒人坐牢的,此時做功課就非常重要了。

談到藝術收藏與藝術投資的異同之處,陸老師則認爲,收藏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投資則是買別人喜歡的東西,但兩者都有個重點就是慧眼膽識。對於藝術投資而言,慧眼就是要如何懂得低買高賣,膽識則是要能果斷出手,畢竟一張畫隨便動輒就是兩三百萬起跳,不夠有膽識還不一定下得了手,藝術收藏也是相同的道理。不過藝術投資必須多學一項重點能力,也就是要學會了解市場走向與喜好,因爲投資是以賺錢爲目的,必須要買對別人喜歡的東西,才能賣得出去。

不論是藝術收藏或藝術投資,都需要擁有良好的藝術眼光與選擇的能力。

藝術眼光應從小培養

二○○七、二○○八年可說是臺灣藝術拍賣市場最熱鬧的兩年,雖然二○○八年金融海嘯震盪了市場,但房地產、金融商品、藝術品一直都是上流社會投資的金三角,因此藝術市場僅動盪了一陣子,陸老師認爲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停留在追求生理、安全需求的人是與藝術市場無關的,畢竟還在追求吃飽穿暖的人,怎麼會花多餘的錢來買畫呢?

雖說如此,但難道一般家庭的人就與藝術絕緣嗎?在藝術市場走跳三十年,陸潔民老師看過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他認爲藝術收藏與藝術投資的眼光,雖說看起來可以藉由後天訓練,但其實許多厲害的收藏家與投資家都是從小就開始接受耳濡目染的培養,他認爲博物館、美術館等地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如此,不論是貧是富的家庭,都能讓孩子來到這裡,從小習慣接觸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並感受這些創作家嘔心瀝血散發出來的能量,進而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除了審美外,思考與判斷也很重要,像是帶孩子去吃牛肉麪時,詢問他對這碗麪打幾分,從這些日常小事中培養孩子學會思考與判斷,並鍛鍊他們選擇的能力。

不論是藝術收藏抑或藝術投資,其實都要先學會藝術「欣賞」,有句經典名言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正是陸潔民老師對於藝術欣賞的看法,不論家庭貧富好壞,只要能從小從生活中培養對藝術品的鑑賞、對思考與選擇的鍛鍊,都能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學會欣賞藝術的眼光,並擁有鑑賞藝術品的品味,進而成爲一名藝術收藏家或藝術投資家。

本文作者:洪寶山

《理財週刊 10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