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產晶片將以28nm爲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2020年底在上海舉行的第3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參展的荷蘭光刻巨頭阿斯麥(asml)將全方位光刻解決方案帶到中國。但該公司的EUV光刻機卻始終未能進入中國,延緩了大陸半導體制程升級。(圖/中新社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圖/環球網

高階半導體晶片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領域的重要商品,現在更成爲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關鍵項目。由於美方的技術出口限制,高階製程的晶片與設備都禁止向大陸出口,但中階晶片也因疫情而出現短缺現象。大陸電子資訊專家表示,大陸將不再一味追求高階製程,將採用退回策略,用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晶片的需要,以28奈米奈米晶片爲國產新起點,爭取在明年實現14奈米量產

大陸的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資訊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在接受《環球網》訪問時表示,大陸半導體行業研判,28奈米將是100%國產晶片的新起點,和國產14奈米晶片將分別有望在今年和明年底實現量產。儘管面臨着技術方面的難題,但已看到希望,中國的國產晶片已經迎來最好的時刻

溫曉君指出,中國14奈米晶片的發展攻克了許多技術、工藝與關鍵裝備的難題,而這些成果基本覆蓋了大陸積體電路產業鏈體系,扭轉了之前工藝技術全套引進的被動局面。14奈米甚至28奈米晶片國產化快速發展,意味着將採用退回策略,以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的晶片需要,不再一味追求高製程,轉而更加重視設計、封裝優化,以時間來換取半導體應用和全產業鏈自主的空間

大陸國產光刻機制造商上海微電子從去年中就宣稱進入28奈米與14奈米,但這兩個製程的成品率不高,仍有待持續改進。圖爲上海微電子光刻機。(圖/網路

溫曉君表示,目前國產晶片雖然離晶片大廠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已看到希望。雖然14-12奈米這一代的生產線,在目前半導體中非常的關鍵,14奈米制程及以上能夠滿足目前70%半導體制造工藝的需要,定位中端的5G晶片也都採用12奈米工藝。

他指出,對於全球大型晶片製造廠商而言,28奈米晶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產能已有些過剩。而在另一端,10奈米以下製程技術則非常尖端,行業玩家只剩下金字塔尖的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居於兩者中間位置的14奈米顯然成爲了中堅力量,成爲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的主要製程。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規模約爲2000億美元,其中,65%晶片採用14奈米制程,25%左右採用10奈米和12奈米,僅10%左右的晶片採用7奈米。顯示14奈米已成爲當下應用最廣泛、最具市場價值的製程工藝,在AI晶片、高端處理器以及汽車等領域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溫曉君坦言,中國14奈米技術蓬勃發展,但是想要後發制人實現追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技術追趕上和世界第一流的代工企業存在着代差,想要後發趕超則需要有足夠的決心,集聚資本、技術、人才、市場4大要素合力,纔可能實現成功的趕超發展。

他最後表示,隨着5G和AIoT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安防物聯網等領域各項產品日趨豐富,晶片也逐漸專注於針對特殊場景的優化,專用晶片即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大爆發時代,也將讓14奈米制程的晶片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