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專精特新搶鏡 陸股長線有看頭

許多投資人很容易受到新聞消息的影響,而忽略了中港股市弱中透強的本質。中港股市持續是資金淨流入的股市,許多長線資金持續佈局。滬港通的南下資金,2021年是4,544億港元,雖比2020年6,721億港元少,仍是單年次高的淨流入;北上資金則爲人民幣(下同)1.6兆元,高於2020年1.2兆元,深具指標意義。

港股恆生指數雖然從三萬點高峰,下探至23,000點,但這是因爲互聯網相關個股在前兩年漲多後修正而拖累大盤,其實恆生的科技類股一直表現不差。大陸政府於2020年12月開始加強監管螞蟻金服等網路巨頭後,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標對於港股投資氣氛有一定影響。然而,大陸的政策向來是緊縮之後適度開放,經過一年的緊縮之後,政策風向已經開始放寬,這是港股一大利多。

2021年12月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可嗅出政策風向開始改變。該會議指出,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因此2022年經濟工作要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從會議的結論可以預期,房地產、信貸環境,都會從偏向緊縮的政策逐步放寬,這顯示大陸在跨週期與逆週期調節的政策中,逐漸走向平衡。大陸爲了調整經濟,2021年是極度政策緊縮的一年,從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底全面降準放水可以看出來,2022年在貨幣與經濟政策都會開始放寬,2022年3月的「兩會」前也有機會開始推出基礎建設措施。

大陸經濟的週期性非常明顯,在經濟逆週期時進行調節,投資人常把這個階段稱之爲黎明前的黑暗,也常是A股的實質底部,現階段的陸股即有築底的味道。大陸股市有一大特點,就是常在高點時被政策打壓,在低點時又有超乎預期的政策刺激,因此年初之始,就應該開始佈局陸股,以因應陸股超漲超跌的特性,以長線佈局的思維等待可能出現的大行情。

從實際的經濟策略來看,舉凡數位經濟、5G、半導體、新能源與碳中和,或是高端製造、專精特新的產業,都獲得政府的支持,亮點不少。所謂的「專精特新」企業,正是臺灣俗稱的隱形冠軍,大陸也有很多利基型的企業,逐漸發光發熱。

大陸更享有龐大的「工程師紅利」,大陸一名工程師的成本是歐美工程師成本的八分之一,高素質而且成本低廉的工程師,將會讓大陸的產業全面受惠,不僅於科技產業,在機械、生技、化學、材料等產業都會產生具高度競爭力的企業,經濟後勢不容小覷。

北京冬季奧運舉行在即,爲了維護空氣品質,製造業一定會受到壓抑,第一季將是經濟活動的低點,而後逐季走高。國際情勢也有利於陸股,美國將於2022年舉行期中選舉,對大陸的態度不再像前任川普政府大舉對抗,預期會以人權、智財權等牽制的方式尋求解決之道,也不會再一味地用加課大陸貨物關稅以免增加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如果美中對抗的情勢有所舒緩,更有利於大陸股市的表現。

對於陸股2022全年的走向預期,年初的元月行情可期,陸股在農曆春節之前應會有波小高潮,第二季可能有波修正,下半年行情會優於上半年。基金操作建議應該開始分批佈局,除了定期定額,在年初、農曆年後、以及在第二季於低檔加碼,迎接下半年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