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下的投資契機

事實上,從2021年12月以來,中美貨幣政策就已出現明顯分化,美國聯準會鐵了心走向緊縮之途,大陸人行則持續降準兼降息,中美利差甚且縮小到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

一般而言,寬鬆的貨幣政策理應屬於股市行情的正面因數,但因大陸金融市場已逐漸開放,難免會受國際資金流動的影響。回顧近十年中美貨幣政策的背離,主要有三次,分別是2012年2月至9月、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以及2018年5月至12月。各期間內,大陸股市的走勢迥異,這說明貨幣政策寬鬆並非股市榮景的唯一要素。

以2012年和2014~2015年爲例,貨幣寬鬆初期,市場雖然出現較好的漲幅,但當匯率出現階段性貶值,企業獲利轉弱,行情就告一段落。至於2018年的熊市,投資人可能也記憶猶新,當時即使貨幣寬鬆,但因匯率走弱、中美貿易戰加速了貶值趨勢,企業獲利急速下行,民營企業信心隨之崩潰,因而引發股市劇烈下跌。

由此可見,在貨幣政策寬鬆的大背景之下,投資人雖然可以保持謹慎樂觀,但投資決策的關鍵變數,應該留意的是匯率的穩定和保經濟之後的企業獲利趨勢,個股和行業的選擇因而至關重要,不能單純以價值股或成長股去判斷行情走勢。

筆者認爲,2022年陸港股的投資標的,可以思考的方向包括:受惠於大陸貨幣政策放鬆,與資金緊張情況可望緩解的房地產業鏈;受惠於美國升息的金融股;疫情期間市佔率和競爭力持續提升的龍頭個股;監管常態化之後成長動能不減的網路公司;特別是符合碳中和大趨勢的相關產業。

就碳中和產業鏈而言,其中長期成長趨勢已確立,應注意的是,不同子行業的獲利增長仍有差異性,如果在估值不低的情況下買進並持有,並不一定能獲得高報酬。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21年的表現最爲亮眼,這與行業的高景氣度和銷量業績不斷超出市場預期,息息相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分別爲346萬和352萬,與2020年同期相比,產量與銷量均增長1.6倍,滲透率增加8個百分點達13.4%,可說是攀升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大陸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推動,可以回溯至2009年,完整的規劃佈局則於2012年公佈,造就了此一行業2013~2015年的高速發展。2016年以後,隨着補貼逐步減少,企業出現分化,在基數墊高的情況下,2019年新能源車市一度出現負成長。2020年起逐漸恢復成長,銷量達136萬輛,較2019年的120萬輛雖沒太大躍進,但卻迎來了大幅上揚的2021年。

無庸置疑的是,大陸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同時其相關產業目前正供應全球51%的動力電池、75%的溼法隔膜、80%的電解液。產業鏈的完整性使得中制新能源汽車成本具有競爭力,其自主品牌的龍頭車企又相繼推出許多可與燃油車抗衡的車型-智能化升級、充電設施完善、價格又具吸引力,讓一般消費者願意買單,因此造就了爆發式的銷售量。

展望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首月銷量,不但呈現淡季不淡的佳績,甚至出現龍頭車企順勢漲價或縮減折扣的現象,充分顯示終端需求的暢旺。

在總體經濟和消費大環境偏弱的情況下,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總而言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現階段雖有估值偏高的潛在修正風險,2022年仍充滿不容忽視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