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將成主流!寧德時代曾毓羣對話紅杉資本!

綜合報道 | 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

近日,在上海交大的100年慶祝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作爲校友在學校小範圍內的做了一次對話。在討論中,曾毓羣認爲,電池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依然是汽車的底層,是基礎而不會成爲主導者和話語權企業。

他表示,寧德時代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電池製造商,未來企業規劃了三個發展方向,第一是希望能夠以動力電池爲核心,替代移動式的化石能源。第二是在儲能與發電領域,利用新型太陽能電池等電池技術取代固定式的化石能源。第三則希望在特定領域,通過智能化與電動化的合作,實現鑽井等工作的機器無人化。

在這裡,小編節選了兩人的部分對話,有刪減和整理,主要呈現觀點。

沈南鵬:車企的競爭會對電池企業有影響麼?

曾毓羣:我們是給車企搭臺子的,也就是說我們是搬磚打基礎的,車企是在臺上演各種各樣戲的角兒,他們是個大行業,在上面的他們都想取代別人站在C位,最後收割這個平臺的所有利益,所以他們是需要競爭到最後的。而對於我們這些搭臺子,搬磚頭的來說,我們的生存會比較好一點。

沈南鵬:你怎麼看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三四年以後,二者的大概佔比分別是多少?

曾毓羣:寧德時代全產業鏈都做,身爲搬磚搭臺子的角色是不能有“偏科”的。現如今,隨着充電樁普及率越來越高,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不在被強制要求很長了,此時的磷酸鐵鋰電池由於成本低,增長速度就會加快。所以從比例上來說,未來磷酸鐵鋰電可能會逐步增加,三元電池則百分比較小,但不會完全消失。因爲當前一些高能量密度、高續航的高端車依舊需要三元電池的支撐。不過,磷酸鐵鋰一定是有大用的。

沈南鵬:這樣電池產品結構變化,對電池上游材料有什麼變化?

曾毓羣:上游材料供應鏈會出現巨大的變化,鎳、鈷、碳酸鋰等用量都會減少。

沈南鵬:怎麼看固態電池?

曾毓羣:固態電池要真正實現商業化,用到車裡是很困難。起碼在近3-5年內,能做到車裡的都不能稱之爲純固態電池。不過,有消息稱豐田會在奧運會上展示固態電池汽車,到時候可能會再炒一輪固態電池的概念。

校友:如何看到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商業化是否可行?

曾毓羣:燃料電池作爲汽車動力來說,可能在在成本上競爭不過目前的電動汽車。但是氫燃料作爲儲能的形式不錯,節能環保。例如四川水電在水很多的時候可以變成氫,不用高壓,300大氣壓就夠了,而汽車需要700大氣壓。可是把氫燃料做成電池驅動汽車,對於目前新能源汽車製作運行的整個系統來說還是太複雜了。

沈南鵬:現在看來想要造車的人很多,那麼全世界到底能夠容得下多少家車廠?

曾毓羣:如果還是處於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大家真正的搞貿易不搞政治,而政府完全不予以保護的話,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完全按照市場競爭力來進行“優勝劣汰”,未來10年全球汽車廠可能將剩下不到10家,就像手機廠商一樣呈壟斷現象。

沈南鵬:如果未來10年或者15年全球汽車廠不到10家,中國佔比多少?

曾毓羣:我認爲未來全球車廠中70%可能來自中國。中美是最適合創業國家,且在新的製造業方面都有發展機會。

校友:新能源車的架構,未來可能只有幾個大芯片:駕駛、座艙、通訊,再加一些小芯片。未來新能源汽車電子發展的方向?

沈南鵬:智能化和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的重要兩個方向,引發的架構革命相交互。所謂芯片演變,可能不僅僅是3顆,多媒體可能也有。自動駕駛將是智能化最重要的領域。另外,就是國產替代,其背後邏輯:僅僅爲了國產需要而去替代,這不是最重要的商業價值。而是像剛剛曾總說到的,未來10家電動車,有7家是中國的,產業鏈必然會向中國聚集,中國芯片公司有機會利用產業鏈在中國的機會,來訓練自己,實現替代。不僅僅是爲了國產替代而替代,而是中國的創造性進程的國產替代。

來源:儲能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