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讀懂以舊換新背後的消費新活力

文 | 錢沛杉

1月初,“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消費活力激發效果明顯。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汽車、家電家居、手機等數碼產品等以舊換新銷售量達到860萬臺(套)、銷售額超過310億元。

消費者更換更新熱情高漲,既說明政策設計精準有效,也說明當前消費市場仍有很大活力。消費者的需求始終存在,關鍵是如何充分釋放消費意願。

順應消費趨勢,提高優質供給。春節期間,《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突破百億元;新疆阿勒泰、吉林北大湖等各大滑雪勝地的雪道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相較過去,如今的消費者更在意消費品質、體驗與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特別是以數字、綠色、健康等爲特徵的新型消費正在成爲“香餑餑”。

因此,有效激發消費潛力,需創新更多消費新場景、新形態,豐富商品和服務類型,適應消費者對多元化、個性化、高質量的消費需求,提高消費供給,推動消費潛力釋放。

精準施策,“對症下藥”。當下,一些消費者有改善生活品質的願望,但可能因多種因素而趨於保守,選擇持幣觀望。“兩新”政策通過全鏈條優化補貼流程,降低消費者換新成本,創造消費“機遇”,進而倒逼企業加速技術迭代,形成“政策激勵-產業升級-消費擴容”的正向循環。

放大“消費力”,需要政策設計緊扣“暢通循環堵點”,持續改善內需,推動中低收入羣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創新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推動消費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