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大難題共構的臺海完美風暴

(圖/總統府提供)

近來兩岸之間風波不斷,從大陸對臺發動貿易壁壘調查、開放觀光頻頻卡關,到賴清德過境美國引發的臺獨路線爭論等。種種跡象顯示兩岸之間除了軍事威脅與經濟緊縮的「敵意螺旋」外,還面臨了彼此缺乏互信所導致的「善意僵局」,而隨着賴清德民調始終居於領先地位,也讓大陸的「臺獨疑慮」浮上臺面。三者相互作用加乘,加上大陸國內政經情勢嚴峻,讓人不禁擔憂臺海完美風暴是否即將成形?

首先,在「敵意螺旋」方面。軍事上從去年八月裴洛西訪臺後,大陸機艦繞臺可說無日無之,解放軍軍機越線成爲家常便飯,兩岸的海峽中線默契早已蕩然無存,軍艦不時在臺灣周邊海域巡弋演習,儼然成爲另類的「自由航行權」宣示。先不說例行性的機艦巡航會不會演變爲突襲破防,光是國軍軍機頻繁升空警戒,就已經對妥善率與油料支出造成影響。

經濟上從8月14日宣佈對臺灣出口大陸的聚碳酸酯課徵臨時性反傾銷稅;8月17日公佈從4月啓動的貿易壁壘調查初步結果,認定臺灣涉違反WTO相關規則,將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的關稅優惠;8月21日宣佈禁止臺灣芒果進口等。顯示除了長期持續的軍事敵對外,原本的經濟讓利也將逐步縮減,在商言商,迴歸WTO正常的貿易架構。無論從政策調整、官方迴應與民意變化等面向觀察,兩岸之間的敵意螺旋確實在緩步上升中。

其次,在「善意僵局」方面。以兩岸觀光爲例,陸委會7月中旬在審查陸方組團參加臺北夏季旅展時,將70多名省級相關部門官員名單全數駁回,錯失恢復雙方官員交流的良機。8月10日大陸公佈第三批團客觀光解禁名單,臺灣再度榜上無名,民進黨政府迫於國內旅遊業者抗議壓力,除宣佈優先開放第三地陸客來臺觀光,每年名額約8-9萬人次外,並於24日宣佈開放每日2000名陸客來臺,但相關配套措施付之闕如,又附加對等原則、實施日期將視陸方迴應而定等多種但書,故陸方將此政策公佈解讀爲「畫餅」的政治宣傳,並以三個「前所未有」回擊。

事實證明以往民進黨政府的「遞出橄欖枝」或「釋出善意」,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對岸被騙久也被騙怕了,早已「不聽其言,只觀其行」,而綠營根本無意將口頭的善意落實爲政策,形成兩岸之間的「善意僵局」。

最後,在「臺獨疑慮」方面。雖然賴清德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提出「臺灣是名爲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國際紅線就是臺灣紅線,也是我的紅線」與「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一再強調沒有要另外宣佈獨立,試圖繞着彎解釋他的「務實臺獨」及漂白「臺獨路線」,想要讓美國放心,國人安心。

但大陸顯然完全沒被他的深情告白所打動,中共中央臺辦強烈指責民進黨「倚美謀獨」,認爲賴清德向來堅持臺獨立場,是「不折不扣的臺獨工作者」與「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許多學者也將賴清德視爲未來兩岸「最不穩定因子」,甚至悲觀認爲若賴當選,不排除可能踩「紅線」,兩岸擦槍走火機率將大增。

大陸從今年年初解封后,經濟復甦幅度不如預期,雖然官方將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目標定爲5%,但學者專家多半表示不容樂觀,「保五」壓力很大,甚至有外國學者認爲恐將跌破3%,經濟有可能「硬着陸」。上半年各種負面訊息不斷浮現:房地產開發商恆大與碧桂園相繼爆發財務危機,連帶衝擊原本呆帳率偏高的金融信託行業;青年失業率不斷飆升;習近平軍心政局不穩傳聞不斷,顯示大陸疫後整體國內情勢嚴峻。

國臺辦定調今年爲「大交流年」,但先前卻發生幾位指標性的臺灣學者赴陸交流時被留置問話,除顯示涉臺與國安部門各自爲政外,也意味着大陸鴿派與鷹派對臺政策的差異衝突。值此大陸內部政經社會壓力逐漸增加,兩岸間「敵意螺旋」與「善意僵局」交互作用,民進黨對於臺獨黨綱存廢始終曖昧不明的時刻,如果最後由臺獨色彩濃厚的賴清德勝出,必將加深大陸的「臺獨疑慮」,對臺鷹派勢力必然擡頭,在軍事、經濟、外交各方面採取更加強硬的手段,促使臺海完美風暴成形,屆時臺灣恐將成爲大陸壓力鍋的泄壓閥。(作者爲臺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