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 《初學者的冥想書》10,冥想與社會責任(完結)

冥想和正念是不是一樣的,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核心取決於你理解的冥想和正念是什麼?二者的關係如何。

冥想,英文meditation(又被稱爲禪修),英文的詞根是medi(拉丁前綴,醫,醫學),所以冥想本身就是蘊含對人所經歷的苦痛、煩惱醫治的含義,而如果你所認爲的冥想特指對苦的止息,那麼或許會蘊含正念(mindfulness)。

而如果理解的冥想只是古老的瑜伽術,或者僅僅是通過音樂、頌鉢、瑜伽體式讓自己身心放鬆,那麼或許二者會有不同。‍‍‍‍‍‍‍‍

本質來說,如果你所瞭解的方法或修習的內容,是引導你通向智慧和解脫自在的生命探索,培育友善、慈悲、喜樂的心,那麼就是一致的。如果只是爲了追求平靜、喜悅、放鬆,而忽略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發現,或許需要重新審視。

《初學者的冥想書》作者是內觀禪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西方最受歡迎的內觀禪修大師,哲學博士、作家、心理學博士。擅長於將禪修思想與現代心理學結合,他告訴我們如何以簡單明瞭、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呼吸、走路、吃飯開始,逐步將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試着掌握這些冥想的基礎技巧,你將在這樣的過程裡逐漸發現——自身所蘊涵的改變生命的力量。

(僅爲分享,建議購買原版書籍)

目錄

第 1章 古老的冥想藝術

第 2章 爲何冥想

第 3章 冥想,從實踐中獲益

第 4章 冥想一:觀呼吸

第 5章 冥想二:觀全身感受

第 6章 冥想三:觀情緒

第 7章 冥想四:觀念頭

第 8章 冥想五:寬恕

第 9章 冥想六:慈心觀

第 10章 冥想七:食禪

第 11章 冥想八:行禪

第 12章 冥想與社會責任

第 13章 冥想的日常練習

(週一、五連載)

第 12章冥想與社會責任

對某些人而言,冥想並非一項讓人活在當下的修煉,而是一種讓他們暫時出世的憑藉。若執着於孤獨,我們就將與世界脫節。靈性修行必須融入生活,當你在超市購物時、當你開車時、當你和家人相處時,你都要有能力應用它。我們當然可以定期閉關,但靜觀的真正目的是令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而絕非讓我們藉此逃離生活。生活中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社會責任。

關於社會責任,曾有這樣兩種觀點爭鬥不休。一種觀點是——我們必須積極地與這個世界的艱難作鬥爭。聽起來似乎我們不是在戰鬥,就是在備戰。對成千上萬的人而言,戰爭不是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痛苦現實。它意味着飢餓、貧窮、疾病,意味着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苦難。哪怕是相當富裕的社會裡,人們依舊在許多方面飽受折磨。從這個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終結苦難與不公。難道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還要浪費時間在靜坐上麼?

而另一種觀點亦有令人信服之處——若想減少戰爭與苦難,必須瞭解它們的成因。石油也好,食物也罷,地球上的種種資源並不稀缺。而多數苦難都是由貪婪、不公與仇恨引起。我們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民族,我們憎惡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人種和不同的習俗。積累、掠奪、貪婪、仇恨、無知……人類歷史上不乏革命,從某個角度說,它們確實有所助益,但若換個角度看,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歷史不斷重演——那恰恰是因爲我們不曾找到問題的根源。

唯有發現自身的憤怒與仇恨之源,我們才能明白它在外部世界的運作。唯有懂得如何走出自己內心的恐懼與偏見,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決。若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如實地看待這個世界,無懼苦痛,不貪歡愉。無論遇到何人何事,都能夠敞開自己的心。

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石油、食物、金錢或是其他身外之物,而是讓更多人瞭解到,不爲憤怒、恐懼與偏見所俘獲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冥想就不再是一種奢侈,也不再是一種逃避,而是責任感的深化——我們必須明白怎樣才能不爲這些力量所裹挾。所以,在靜觀修行中,我們得清楚這份理解究竟意味着什麼,然後將其帶入與世界的互動中,帶入經濟、社會、政治等諸多層面。

但靜觀確實有可能成爲一種逃避。在佛教的傳承裡有關於“近敵”的教導——愛的近敵是執着,它僞裝成愛,看起來就是愛,但卻有本質差異。當他說“我愛你”時,真正的意思是“我依戀你,我需要你讓我變得完整”;慈悲的近敵是憐憫,“噢,那些可憐的人正在受苦。我從未受過這樣的苦”。憐憫切斷了我們與受難者的聯結,讓我們借“慈悲”獲取優越感。

而平靜的近敵是冷漠。我們覺得一切安好,因此擁有平靜的假象。而真實情況是我們如斯冷漠,對誰都沒有感覺。所謂真正的平靜,唯有在敞開內心,並以平衡、愛與理解面對一切時才能擁有。莫再企圖逃離世界,安住於萬事萬物中吧,無論它所呈現的是苦還是樂,都請專注於當下這一刻。然後仔細觀察,從中學習,以智慧的方式聯結生活的所有層面。

第13章 冥想的日常練習

對冥想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天堅持。若你做到這一點,或許會發現,週一時你還能與呼吸好好相處,週二就會開始掙扎,週三更糟,週四稍有好轉,而週五又開始沮喪。

不要去評判你的冥想,這很重要。你該做的是靜靜地坐在墊子或椅子上,接納所發生的一切,並與之建立聯結——那往往是你的意識與身體在那一刻的唯一反映。哪怕在一天結束時情緒浮躁、內心狂亂,你也可以用上20分鐘,坐下來觀呼吸三次。即使其他時間你思緒紛飛,也已然足夠。試着不懷任何期望,只將它當作一次練習,莫爲出現的情況而氣餒。請記住,靜觀與學琴類似,你首先得讓手指動起來,完成一系列的練習。或許之後你會忘記練習,唯有奏出的音樂在意識裡進進出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大約已花了億萬時間胡思亂想,一夜之間改正實無可能。誠然,冥想是有用的,但它需要堅持與溫和的自律。

這裡有些建議,可以試試看,它們能夠幫你建立日常的冥想規律。

1、選擇固定的時間段,堅持每天冥想。

2、根據個人習慣決定靜觀時間,若早上容易興奮,不妨在起牀之後冥想;若覺得下午或晚上靜坐更合適,亦無不妥。

3、尋一個安靜的角落,每天在那練習。在哪兒無所謂,關鍵是冥想時不被打擾。用一把椅子、一張墊子或是其他支撐物,幫你保持靜觀的姿勢和意識。

4、每天堅持靜坐15分鐘、半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哪怕每天只有5分鐘,只要你能在這段時間內,感覺自己的呼吸,並覺察自己的生理感受、念頭與感覺,就能有所助益。

5、到底使用書中八種冥想的哪一種(組合亦可),那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喜好。

6、或許你會發現,在靜觀之處放置具有鼓舞作用的物品(如一張照片、幾支香或是一本書)大有助益。你可以在冥想前閱讀一些句子,或是點上一根蠟燭,將那束光當作覺察的禮物。

7、不妨加入一個冥想團體,冥想俱樂部,教堂、寺廟、牧師組織、佛教徒或印度教徒的團體皆可。這並不意味着你要成爲某項義理的追隨者,只是爲了保證你的練習能得到同修的支持。

8、請記住,冥想無法成爲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種終身的修行。若你能與呼吸、身體感受、念頭和情緒能量共處,你就能在任何生活場景中保持冷靜與好奇。

9、讓事情簡單些吧!內觀的關鍵在於覺察當下的一切,而非追求殊勝的體驗。不妨以赤子之心敞開自己,那將幫助你發現當下一刻的生命真相。

連載合集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來進行正念閱讀

祝您平安,幸福,喜悅,自在!

也歡迎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夥伴

更多正念實踐和練習

歡迎加入每天清晨正念練習羣組

擁有更多覺察、發現和調整的 能力

(請註明申請加入正念練習羣)

內容引用: 傑克·康菲爾德/文, 唐唐/譯 ,編輯小樂

聲明:圖片只爲分享,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