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璋 扮關鍵智庫 與企業共好

IDC臺灣市場與業務開發總監李彥璋。圖/翁毓嵐

或許是因爲科技發展,又或是疫情驅動產業轉型及數位化加速,臺灣產業「質變」的腳步變快,在國際能見度及重要性亦再次被關注。但在這波「不得不」被推着走的潮流下,臺灣產業如何跨步打國際局,IDC臺灣市場與業務開發總監李彥璋直言,IDC長期以來扮演產業智庫的角色,就是在這關鍵時刻協助企業收斂聚焦、整合資源,並找出成功模式。

雖然帶着一口港式中文的口音,但大學以僑生身分來臺就讀交通大學電機學士、碩士以後,李彥璋超過25年的職涯經歷多從臺灣立足、積累下來的。加入IDC前,他曾在趨勢科技、T-Security(擎雷防僞科技)、全景軟體,及外商Adobe等科技公司當過業務、帶領R&D研發團隊,並在Adobe擔任大中區解決方案顧問逾五年。

一路走來爲他累積了豐富的跨領域業務轉型,和IT專案的輔導經驗,也藉此觀察到臺灣科技產業發展的變化。

說來也有趣,李彥璋的主力專業就是AI、機器人相關學科,但當時如果他一畢業就投入這些領域工作,「那肯定撐沒多久就會先餓死」。但這幾年,什麼東西都要慣上smart、導入AI,讓原本線型的產業轉向垂直或水平式的跨技術、跨產業多元發展,客戶端的需求也愈來愈複雜,「和大客戶一起手牽手走下去」的榮景已不再,業者被迫要思考結合更多元的應用和服務、看到新的需求、找出新的商業模式。

李彥璋說,「生意愈來愈難做」是所有產業從過去兩年持續到現在,都同樣面臨的大挑戰,談了十多年的產業轉型、數位化,在近兩年多來或因疫情驅動明顯加速,關心客戶的需求、找出客戶的痛點、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長線的經營如何與客戶「共贏」,也成爲企業關鍵優勢,這對IDC而言也一樣,「只有客戶好,我們纔會更好。」

李彥璋進一步指出,在跨產業、跨技術到一個全新領域的同時,企業必須瞭解產業鏈的上下游關係、不同的成本結構如何訂定、合作伙伴在哪、競爭對手是誰,更重要的是,要避開的「紅海」在哪。

這於具有全球產業、市場長期深入研究調查的支援,尤其對臺灣產業結構及生態系瞭若指掌的IDC臺灣來說,就是能提供服務的機會,以「智庫」角色協助企業瞭解在地產業生態的同時,消化大量的海外市場經驗,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產業研究資訊。IDC也正與許多跨步向前的臺灣業者,在加速轉型之際尋覓適當的核心發展方向,併成爲臺灣產業更緊密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