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2023最忙的人
對於即將過去的2023年,如果要給互聯網科技行業尋找一個主題,那無疑是以大模型爲核心的生成式AI浪潮。
儘管各大互聯網公司各自的營收體量可能有十倍乃至百倍的差距,但在幾乎每個季度的業績電話會上,與會的管理層都需要主動或被動地回答有關大模型的問題。這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即便按照保守的估計,國內公開的大模型數量都早已超過了100個,面臨事實上的“百模大戰”。
當然,不是所有的大模型都地位平等。在一年的喧鬧和沸騰之後,業界和公衆有限的注意力最終絕大部分都分配給了極少數頭部玩家。
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從知名度和應用廣度來說,它確實很有可能是目前國內排名第一的大模型。
文心一言取得的成功,大概可以分成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百度憑藉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在國內最早推出了文心一言。雖然李彥宏當時在3月16日的發佈會上承認產品“並不完美”,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吃上螃蟹,已經很好證明了百度的AI實力。在隨後的時間裡,百度繼續對文心大模型的能力進行完善和升級,保持了相對於國內同行的技術領先,也不斷擴張着在業界和公衆的用戶基本盤。
除開技術領先帶來的優勢,另一個幫助文心大模型打開局面的因素,是百度將其當作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CEO工程”,因而獲得了海量的宣發資源,尤其是李彥宏本人頻繁的站臺背書。無論是年初跟王小川有關“落後兩個月還是三年”的口水戰,還是跟薩姆·奧特曼、黃仁勳等人一起入圍《時代》週刊全球百大AI人物,抑或是在最近幾個月裡輾轉於各類論壇和會場苦口婆心勸說大家“別卷模型了,改卷應用”,李彥宏都是事實上的“百度大模型代言人”。
某種程度上說,跟那些同行大佬比,李彥宏或許是2023最忙的。
01、戰略大轉移
李彥宏的興奮是有道理的。
跟國內其他互聯網大廠相比,百度是AI標籤最顯眼的一家,在AI領域的佈局也是最早的。
一個被傳播到爛俗(可以跳過)的例子是,2012年Hinton和他的兩個學生(包括前段時間OpenAI宮鬥發起人,Ilya Sutskever)發表那篇劃時代的論文過後,百度多媒體部負責人餘凱是最早聯繫Hinton團隊的人。這一年,百度開始大規模採購和建立GPU運算集羣,並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支持GPU&CPU的並行深度學習平臺。當年10月份,餘凱就向李彥宏推薦了Hinton團隊。儘管最終百度因“身份問題”未能與其達成收購協議,但這事證明了李彥宏本人和百度研發高層的技術嗅覺。
後來陸奇來了百度過後,很快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這進一步加強了在公司內外百度跟人工智能概念的綁定。不過有些遺憾的是,李彥宏在2018年跟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對話中把自己跟這個口號撇開了,於是有了媒體鋪天蓋地的標題:“百度李彥宏:我從來沒有說過All in AI”。後來沒幾個月,陸奇便因身體和家庭原因從百度卸任,這事當時被認爲是二者之間存在一些路線分歧。馬後炮來說,如果李彥宏當初沒做這個表態,那麼大模型來的時候,他本人和百度大概都會更有底氣。
在過去十年裡,人工智能其實掀起了好幾波的小高潮,比如人臉識別和下圍棋。但就像李彥宏自己說的,經歷過好幾次的起起伏伏過後,很多人都有些疲憊了。當年Alpha Go擊敗擊敗李世石過後,全世界的人都很興奮,不過李彥宏反而覺得“用人工智能下圍棋”這個東西沒用。即便是做出了能下得過全人類的圍棋冠軍,他認爲價值也很小,所以百度沒有去做。
大模型出現之前,李彥宏心裡覺得最有價值的人工智能細分賽道應該是智能駕駛。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非常早也非常多,從百度出來的技術人才一度撐起了國內智能駕駛行業的半壁江山。
按照官方的宣傳口徑,百度每年最重要的戰略、技術和產品發佈會是百度世界大會。我們其實可以從2022年之前的幾屆世界大會的內容,看出智能駕駛在百度的技術和生態佈局中佔據的地位:
2022年世界大會上,百度率先發布了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阿波羅RT6。“幹掉方向盤”這個概念相當討喜,事後各大媒體發了不少稿件,標題都圍繞自動駕駛“李彥宏搶跑馬斯克”立意。
再往前的一屆世界大會,主角則是阿波羅“汽車機器人”。這款概念版無人車,搭載L5級完全自動駕駛,可以聽懂人說話、服從指令,還能通過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對周圍環境做出判斷,並做出決策和自主學習。
而更早一屆的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預測自動駕駛5年後將全面商用,當無人駕駛逐漸普及,交通事故發生率也會大大降低。當時除了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以外,百度還在車路協同這條路線上押了重注。
當然,在今年的世界大會上,在主題被設置爲“生成未來”過後,形勢自然也爲之一變。最終確定的議程中,智能駕駛事業羣只分配到了一個“汽車智能化創新應用與發展”分論壇。會議前傳出的IDG總經理李震宇將要離職的消息最終被“闢謠”:李震宇輪崗擔任CEO助理及集團科技倫理委員會主席。
在這次世界大會上,主論壇所有露臉的大場面都給了大模型:李彥宏“手把手教大家做AI原生應用”,沈抖要讓大模型“從千行百業,到千家萬戶”,何俊傑的主題也是“從AI人人可用,到生態共榮”。
最近一張被廣泛傳播的海報是《百度大模型狂奔的2023》,其實title換成《百度狂奔大模型的2023》也未嘗不貼切。
從3月16日文心一言發佈起,後續每個月都有多場大模型相關的產品和活動發佈。AI原生應用的開發層面,百度設立了文心投資基金、千帆加速器和各類賽事。MaaS平臺服務層面,百度一方面對基礎模型的能力做升級,另一方面基於千帆大模型平臺完善服務生態。智能基礎設施方面,從山西陽泉,到遼寧瀋陽,從首都北京,到江西南昌,原有的數據中心得到算力提升,新的數據中心圍繞智能算力也不斷建立。
簡言之,百度把曾經屬於或者不屬於智能駕駛的資源投入,如今都調給了大模型。
02、“常新”的百度
在中國的互聯網創始人中,李彥宏算是出了名的沉着儒雅,即便是當年被人當衆淋了一瓶礦泉水,其下意識的反應也只是一句“what's your problem”,據傳反倒是馬東敏當時做了非常嚴厲的表態,反應比Robin本人還大的多。所以過去幾個月裡,他爲“大模型應用”佈道所表現出來的活躍和亢奮,證明他的確對於這個新方向有着相當大的期待。
只是到目前爲止,百度在大模型方面仍然是投入突出、見效不顯,市值上也沒有什麼熱烈的反響。
此前,包括百度搜索、百度文庫、百度地圖等在內的幾大產品宣佈以AI原生模式進行了重構。這些產品經過重構功能上的確有所增強,但並不足以掀起水花,至少從市場格局上講沒有什麼突破性的變化。而旗下被認爲最有潛力直接從大模型浪潮中受益的雲計算業務線,基本面的改善似乎跟大模型還沒有發生聯繫。
沈抖去年5月輪崗負責百度智能雲業務的時候,李彥宏給他壓上了扭虧的重擔。沈抖這方面做得很不錯,從今年Q1開始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不過從數據上看,這跟大模型的關係並不大。
根據財報披露的數據,百度智能雲今年三個季度的增速分別爲8%、5%和-2%。這裡面一季度增速最快,但文心一言最初那個“不完美版本”的發佈都已經是3月16了,所以這個8%數字肯定跟大模型沒太大關係。後面兩個季度照理來說大模型帶來的利好應該有時間釋放了,但從結果來看又後勁不足,節節滑坡的數字或許也很難讓Robin滿意。
在這種局面下,百度可能需要警惕重新落入此前幾年“一直在追逐風口但又從未真正上車”的怪圈。
前幾天的一場對話中,李彥宏提到了經營企業在現實約束下所面臨的選擇問題:
媒體人潘亂在曾經那篇《百度沒有文化》中給出的評價是:李彥宏缺乏對市場更長遠的看法和更大的視野。從歷史經驗看,在歷次最關鍵的考驗判斷力和商業遠見的場合,李彥宏本人做出的取捨選擇都相當糟糕。
這個總結不無道理,雲計算興起的時候,李彥宏認爲這是“新瓶裝舊酒”,相較於阿里選擇的基礎設施服務化,百度押注了個人網盤業務,以至於後來很長時間百度雲都是百度網盤的代名詞。
而百度的技術優勢和曾經領先的市場地位,都在驅動着它和李彥宏個人嘗試去押注未來、捕捉風口,尤其是在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後,更是有種“矯枉過正”的態勢發生。《新立場》將其總結爲:戰略上堅定做AI,戰術上勤奮追風口:
O2O興起的時候,百度步子慢了一點,但李彥宏仍然相信“大力出奇跡”,2015年的時候決定3年投資200億扶持糯米。當然,後來不到3年,“最重要”的百度外賣就被賣給了阿里,糯米最終快速走向衰亡。
2015年百度把包括視頻音樂文學遊戲在內的一系列非核心業務都打包出售,結果到2017年要做手機百度的時候又發現沒有內容生態,據說馬東敏後來還曾跟盛大討論把百度文學拿回來。
短視頻賽道升溫的時候也是,百度先是在2016年搞了個“榴蓮”短視頻平臺,但不到一年該業務就因“業務發展上的需要”下線。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又密集推出好看視頻、Nani小視頻、全民小視頻等多個產品。這些應用都沒能在抖快乃至視頻號的圍剿下突出重圍。2020年好看視頻跟全民視頻被整合成MEG的短視頻業務部,兩者“弱弱聯合”也沒能擦出一絲火花。
當然,最匪夷所思的是李彥宏在2020年又看上了直播,提出了“知識直播”的概念花了36億美元收購了以“秀場直播”聞名YY。這個時候距離直播行業的“百團大戰”已經過去了三四年,包括王思聰的熊貓TV在內的一衆平臺都涼透了。百度給的理由是“視頻社交媒體YYLive深度整合後,直播在百度的生態中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李彥宏當時自己也開了直播,還對觀衆舉了個自己認爲的典型場景:用戶搜索未必能夠找到答案,或者沒那麼快找到答案,這個時候可以匹配用戶去到合適的直播中,直接詢問該領域專業的主播們,並且得到及時的反饋。讓專業人士開着直播,隨時在線恭候回答問題,筆者不能說Robin這個想法是完全的異想天開,但至少思路有些清奇。
所有這些都表明李彥宏並不擅長預判風口,卻又是一個稱職而有毅力的“追風少年”。關於百度“常新”部分的更多討論,因爲篇幅問題,下篇文章中我們再詳細展開。
回到正題,雖然這種“常新”的狀態其實也有道理,但頻次太快對百度並不是好事,頻繁的戰略調整使得百度到現在都沒能找到第二曲線。好在,百度還有一棵“長青”樹,在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中,MEG貢獻的在線營銷收入仍然在百度核心營收中佔比超過七成,這纔是李彥宏敢於“忙而不亂”的底氣所在。
03、寫在最後
過去一個月裡,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排資論輩”這個問題上發生了兩件大事:拼多多市值超過了阿里巴巴,本站市值一度超過了美團。這種舊王隕落新王登基的故事總是最適合充當談資,而百度在過去也曾是這種“排資論輩”事件中,常常被引入討論的一個“常量”。
相較於此前的歷次風口,面對大模型的機會百度少有的站到了最前面,雖然只是國內部分的前面。但這仍然是百度的幸運,也是李彥宏的幸運。
可惜的是,最近百度股價又回到了年初的起點,多少有點對不起這位2023年全年都活躍在一線的大忙人。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