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新一輪“淘金”熱潮
證券時報記者 霍莉
最近半個月,國際現貨、期貨黃金持續創歷史新高,觸及2200美元關口,實現了10%的漲幅。不少從未有過貴金屬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開始加入購買黃金資產的行列,掀起新一輪“淘金”熱潮。不過,此輪黃金上漲是大牛市的序曲,還是短期多重市場情緒刺激下的脈衝,還有待市場驗證。
如果說成熟的理財投資者購入黃金是爲了“理性避險”,那麼,當前不少缺乏投資貴金屬經驗的投資者大舉涌入,則帶有明顯的“羊羣效應”。特別是在當前多種投資方式不及預期的情況下,許多投資者迫切尋求一個短期能大幅增值的資產。
實際上,過去一年,金價整體處於強勢震盪上行期。去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的爆雷事件刺激了國際金價的新一輪上漲,一度從1800美元/盎司突破到2000美元/盎司。相似場景再度出現,近期美國紐約社區銀行遭遇危機再次刺激了市場的避險情緒。不同的是,此次金價的短期飆漲,還有其他多種因素疊加,更有明顯的導火索。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頻發、多個經濟體存在衰退風險、各國央行持續購入黃金等多重因素,支撐着金價的上行。從歷史規律看,由於美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與黃金價格密切相關,每一輪美國開啓降息都會帶動黃金價格上漲,而近期美聯儲降息預期再度升溫。
金價是否會繼續上漲?雖然市場多持樂觀態度,但是短期仍具有追漲風險,畢竟影響黃金價格波動非預期之外的因素仍時刻存在。
目前,國內投資黃金的渠道主要包括實物黃金、黃金股票、黃金ETF、黃金期貨以及黃金衍生品或服務型產品。對於缺乏貴金屬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就需要選擇相對友好的投資方式,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受“原油寶”穿倉事件的影響,2021年到2022年間,國內多家銀行陸續暫停了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或賬戶貴金屬業務(紙黃金業務)等加槓桿的保證金業務。
在投資渠道方面,黃金ETF、銀行積存金、銀行理財“固收+黃金”等產品和業務具有交易規則簡單、啓動金較低、變現方便、兼顧流動性等特點,相對於黃金期貨等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國內投資者在進行黃金投資時,應注意選擇與自身風險偏好和目標期限相匹配的投資方式,以規避暴漲暴跌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