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新規影響波及資管業 機構急調資產平滑收益
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的一份要求禁止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的倡議,在資管行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數位銀行理財和保險資管人士4月22日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由於相關機構不少產品的底層資產是存款,銀行不能補息後,其產品收益會受到明顯影響。“我們正在開會討論怎麼調估值。”一位保險資管投資經理對記者說。
商業銀行禁止手工補息高息攬儲,本意是維護存款市場秩序、壓降銀行負債成本。在降息環境下,當前存款利率下降已是大勢所趨,真正考驗資管機構投資能力的時刻已經到來。
手工補息被禁止波及資管業
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倡議文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立即開展自查,並於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據悉,上週五,四大國有大行上海分行已收到總行通知,禁止手工補息,並要求進行整改。多名銀行理財公司人士坦言,手工補息被禁止,會對產品淨值產生一些影響,預期收益也會下降。“資管機構從銀行拿到的實際存款利率會相應下降,這將直接反映在資管產品的淨值上”。
“這對銀行來說是個好事兒,有了免責條款,可以減少票息支出。”一位理財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解釋,但對金融機構包括理財公司來說就是一個“打擊”,對應的理財產品收益可能就折半了。基本上年化收益率3%的一些理財產品,能降30個基點,變成2.7%,如果收益率原本爲2.7%就變成2.4%,影響特別大,“淨值曲線都能被‘砸個坑’。”
記者瞭解到,“手工補息”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國有大行、股份行中,補息的對象通常是議價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不少銀行出於指標壓力傾向於“攬大戶”,往往會給出高出掛牌存款利率的價格,通常是以類協議存款、事後手工補息的形式實現。
同時,資管機構也是存款的買方。由於存款具有剛兌和低風險屬性,在迎合投資者求穩的訴求下,存款是穩健型理財產品的主要配置標的。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末,理財產品配置現金及銀行存款的比例爲26.7%,僅次於債券45.3%的配置比例。
上述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幾天正在開會討論怎麼調整估值,讓產品淨值曲線的“坑”儘量平滑。
一家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我們最近正在跟銀行逐家確認,相互觀望,最終還是要看銀行給不給高利息。倡議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手工補息整改,預計對相關理財產品更多影響將從5月開始顯現。”
在招商證券銀行分析師廖志明看來,預計1年期及以內存款受影響較大,銀行理財可以通過拉長存款期限或增配債券來應對。但是隨着債券收益率及存款實際利率走低,銀行理財能夠提供的收益率也將下降。
資產荒現象愈發明顯
存款利率下降已是大勢所趨,此種情況下,資管機構何以應對?
據記者瞭解,置換底層存款、增配債券資產,是目前資管機構主要採取的策略。對於淨值可能產生的波動,一些資管機構人士聲稱,將採取管理費回撥、調整估值方法等措施,儘可能地平滑波動。
事實上,隨着長期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資管機構配置債券的收益也受到一定影響。近期,多家理財公司宣佈下調部分產品的業績基準,正是考慮到未來利率走勢所做的調整。
“可以說,我們正在經歷資產荒,後續只能儘量多配置債券。”一家股份行理財公司投資經理這樣形容當下的境遇。
不過,近期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集中買債這一現象已經受到金融管理部門關注,並提示市場及時規避利率風險。
華西證券劉鬱團隊分析稱,高收益資產稀缺所帶來的收益壓力,成爲當前理財公司面臨的主線問題。無論是存續還是新發產品,業績基準下限都呈下降趨勢,不過市場中仍有82%以上的存量非現金管理理財業績基準超過2.5%,短期內業績壓力將持續。
“目前還看不到債券牛市減弱的跡象,尤其是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還在持續下探,銀行配置債券的壓力較大。”一名城商行資管部人士結合自身觀察坦言。在他看來,優質資產一直存在,而市場也從來不缺“垃圾資產”,當下行情,最能考驗資管機構的交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