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比價效應國際熱錢推升下半年行情

新臺幣連續幾天在盤中出現大幅升值,似乎透露着外資在確認聯準會不升息之後,開始又把資金匯回臺灣,外資對臺股也轉賣爲買,多頭重掌兵符

文.翁偉捷

自從全球實施量化寬鬆以來,國際間各大經濟體就與資金脫離不了關係,尤其將近七年以來的寬鬆政策,讓美國得以看到經濟復甦現象,各大地區主要經濟體遂起而效尤,紛紛以降息來達成資金寬鬆的效果。資金緊縮 外資紛撤離新興市場有學過總體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該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美國聯準會寬鬆資金一直以來的目的,就是想借由資金的寬鬆,達到下降失業率、提高通貨膨脹率,所以纔會在量化寬鬆的一開始,就設定好失業率要下降到7%以下,並且同時達成通貨膨脹率2%的條件。去年量化寬鬆結束之後,美國雖然失業率持續下降,但是通貨膨脹卻一直都沒有見到二%以上的水準,這也讓聯準會開始亂了手腳,因爲以目前聯準會的超低利率環境,早就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之中,亦即貨幣政策完全無法刺激經濟,無論降低利率抑或增加貨幣供應量也沒有作用。

沒有了利率政策以及再次印鈔的聯準會,只好用口水和過去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來作爲聯準會調整資金的工具。不過聯準會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故而纔會在五月底宣佈今年美國一定會升息,其中真正的關鍵,恐怕就是預防沒有利率政策的窘境。如此一來,過去長期施打「量化寬鬆」這劑類固醇的市場,將面臨資金緊縮的「資產瘦身效應。過去一個月,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持續出現外流的現象,以新興亞洲來看,無論是東協十國還是韓國、日本以及臺灣,都出現外資持續匯出的狀況

根據統計,臺灣光是五月份,外資就匯出超過五百億元,反映在股市就是看到外資的連十五賣,也就造成臺北股市一波將近千點的跌幅。

臺股行情 政策影響大

從上述可知,全球股市的漲跌並非完全繫於經濟景氣是否好轉,尤其近兩年來的全球股市,往往是經濟愈差,股市漲愈兇,其理由就只有全球熱錢過剩所造成的資金行情而已。

臺股也是如此,只是由於臺股屬於淺碟型市場,規模小、週轉率高,又有政府態度干預,所以除了國際資金之外,政策態度的風向球反而往往較資金來得重要許多。

臺灣明年有總統選舉,按照慣例會有所謂的選舉行情出現,尤其在兩大政黨候選人底定之後,即將開始進入瘋狂開支票的階段,是故被點名的產業當然就有機會在選舉行情中大放異彩。

上週臺指期結算當天,新聞媒體大篇幅報導臺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看壞臺灣下半年經濟景氣,對於進出口數據都不樂觀,且有鑑於政府都不投資,導致景氣不振將進入衰退。這樣的言論也造成臺指期結算當天指數被刻意壓低,臺北股市投資氣氛低迷,連續好幾天成交量都不足九百億元,不禁讓當下不在家的金管會主委何以堪?不過,國際總經專家陶冬說過一句話:「跟着經濟學家炒股,你會把褲子都輸掉!」我們可以簡單思索─若景氣真的都可以事先預測,劉泰英爲何不在萬點時提出?而是在臺股跌了近千點之後才說?劉泰英過去是國民黨的大掌櫃,刻意選在這個時機出面並踹臺股一腳,目的何在?聯準會緩升息 臺股再演資金行情

觀察五月份臺股外資的匯出,在此必須先提到央行對於外匯管制不成文規定,亦即「資金在臺灣停留三天內不買股就必須匯出」,此也造成資金在賣超臺股之後就必須匯出;過去在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常促使外資調節臺股並把資金匯出的狀況,不過這個情形到了上週開始有些許轉變,新臺幣連續幾天在盤中都出現大幅度的升值。這個現象告訴我們一件事:「外資在確認聯準會不升息之後,開始又把資金匯回臺灣。」

以上述的市場邏輯來看,快則幾個交易日後就可以看到外資又開始買超臺股,或是至少止住外資的連續賣超,這對於臺北股市行情的止跌來說,有相當正面的助益。至於就政策面來看,大陸證監會先提出「滬臺通」,而金管會則表示「臺滬通」八字沒一撇,但爲了讓臺股的成交量能夠放大,在此之前,主委曾銘宗曾經也提及可能在第三季開放中國大媽來臺投資。另外,現在實施的漲跌幅放寬至10%,以及接下來考慮把股市交易時間,延長到與中國股市同步的下午三點,讓在臺灣投資中國ETF的股民可以少掉時間差風險,都可以視爲是在替「臺滬通」做的前置作業。

考慮到中國股市如此龐大的資金量,單就刺激成交量的角度看,上述措施的確是劑特效藥,雖然會伴隨着資金風險的副作用,但以臺股目前一灘死水般的交易市場而言,確實仍有其考量的必要性。

臺滬通是救臺股的萬靈丹?!

開放「臺滬通」政策對於臺股的廠商有什麼好處?除了可以看到因爲成交量放大推升股價之外,主要是可以與中國資金市場接軌,加強臺廠在股市中的籌資能力。以目前中國股市市值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市場來看,以前許多搶破頭都要到美國掛牌籌資的企業,就不一定要到美國掛牌,與現在陸股的許多新興產業同樣,其主要看重的就是中國市場夠大、夠深、籌資能力強這個特點。

還記得五月底中國大陸沸沸揚揚地說要被MSCI納入新興市場成分股,要不是中國外匯管制嚴格,理應早就被納入,而如今看來,仍是早晚的事,臺灣也因此多少會受到衝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可以連結上中國這個資金池,中國被MSCI納入時就不會對臺股產生過大的衝擊,對臺股而言可謂撐起一把巨大的保護傘。(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74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