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首談造車心路歷程:危機中的決斷與三年造車啓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7月19日晚間,2024雷軍年度演講在北京首鋼冰球館舉辦。這是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的第五次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

自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至2024年3月小米SU7的上市,雷軍將這一過程比作一場大考。“現在來看結果不錯,算成功上岸了。”雷軍說。

儘管外界將他視爲“爽文男主”,但這位55歲的企業家表示,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的劇本,而是一連串的挑戰與突破。

在演講中,雷軍深入分享了小米造車的心路歷程、三年多來所經歷的起伏和故事,並回應了外界對於小米造車的一些質疑和誤解。

他強調,儘管小米汽車擠上了牌桌,但離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長征纔剛剛開始。

在一位接近雷軍的小米內部人士看來,這是雷軍最好的一次年度演講。

造車始於危機

當世界似乎在一夜間對小米關上了大門,一個電話,一句簡單的“你們被制裁了”,成了小米邁向汽車領域的起點。

“就在2021年的1月15日,早上七點多鐘,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他說:雷總,你們被美國製裁了。”雷軍在演講中回憶道,這猶如晴天霹靂。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小米整個公司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在緊急召開的董事會上,一個尖銳的問題被拋出:“假如你們手機不能做了,三四萬人怎麼辦?”這個問題讓所有人陷入了沉思。

最終,一個董事提出了造車的議題。雷軍說:“當天下午我們第一次認真討論造車,幾乎所有的高管都支持。”爲了慎重起見,小米決定組織一個調研團隊進行深入調研。

在接下來的七十多天裡,這個六人調研團隊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十多個城市,進行了85場調研,訪談了兩百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調研過程中,蔚來創始人李斌和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二人力勸雷軍造車。

“勸我造車對他們倆有啥好處?”雷軍直到演講前做PPT時仍在思考:或許他們是單純爲自己好,爲小米好。

在當年3月24日的董事會上,雷軍向董事會彙報了調研結果,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智能電動汽車大勢所趨,而且汽車行業正在和消費電子行業相結合相融合,我覺得小米必須幹。”

然而,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汽車行業會不會跟手機一樣贏家通吃?如果我們不能佔到全球前五,有可能我們就活不下去。”

經過激烈的討論,董事會最終決定支持造車,並要求雷軍親自帶隊。

“說實話,我完全沒有想到董事會會有這樣的要求。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裡,我每天都在天人交戰中度過。”雷軍談到。

在之後的幾天裡,他陷入了天人交戰。當時小米正處在多事之秋,公司正從“游擊隊”向“正規軍”轉型,手機高端化剛剛開始,一位年輕高管——周受資也在那時離開小米奔赴字節。

在這個節骨眼上,雷軍不僅要思考是否造車,還要考慮是否由自己親自帶隊。經過一個星期的煎熬,他才下定決心。

2021年3月30日,雷軍正式回覆董事會,“如果這件事情小米必須幹,如果大家覺得我合適,爲了小米,我願意挺身而出。這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

“當時,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他說。

當天,小米正式公告下場造車,雷軍帶隊,十年內全資投入一百億美元。這個消息震撼了全行業,當晚的發佈會直播彈幕上,全是“幹翻特斯拉”。

一些人選擇加入小米汽車。比如劉安昱,小米的37號員工,從小就癡迷汽車,發佈會後當即決定參與。李田原,曾在寶馬德國總部任職,後來回國加入小米汽車。胡崢楠,造車二十多年,加入小米併兼任雷軍的顧問。

就這樣,一羣熱愛汽車的人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小米汽車團隊就超過了一千人,三年多時間裡,汽車部門超過了七千人,還聚集了超過一千位技術專家。

三年跌宕起伏

網絡上,不少人說雷軍是“爽文男主”。但雷軍認爲,人生從來都不是爽文,而是一場又一場的艱難突圍。

造車伊始,小米的困難是選擇首款車型。面對行業每年發佈兩三百款新車的競爭態勢,作爲新來者,小米汽車第一輛車至關重要。

雷軍說,剛開始,團隊找了很多報告學習研究,寫了上百頁的分析材料,但雷軍認爲不要想得太複雜,要先造一輛小米工程師們都想買的車。

爲了解工程師的需求,團隊與小米工程師一個一個聊,還到停車場查看大家開的車。“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土,但是很簡單、很直接、很有效。”雷軍提到,通過調研發現,大家買的車型中,轎車和SUV各佔一半。

實際上,做SUV相對容易,做轎車難一些,大部分車企都是先從SUV做起。然而,雷軍決定不走尋常路,先從難度大的純電轎車幹起。

同時,他認爲,中國的汽車產業鏈雖然成熟,但小米這次下定決心不走捷徑,而是要從核心技術幹起。此後,他們在電機、智能駕駛、電池包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投入。

“比如電池包,一般車企做兩個或三個,而小米做了十多個,甚至爲了搞明白電池包的技術,還自建了工廠。”在雷軍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產品做好。

2021年年底,小米召開春節前第一次項目評審會,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團隊分歧很大,最後決定將整個產品方案推倒重幹。

2022年初,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雷軍取消了所有日程,把汽車部最核心的十幾名員工全部喊來開會,這個會一開就是21天,過程中充滿爭吵,而雷軍的態度是,等所有人吵明白了才能散會。

最終,他們形成了一個重要共識:小米作爲一個新品牌,只要能順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果。

但誰也沒想到,考驗來得如此之快。疫情的暴發,不少當地工程師在研發上遇到了困難。他們不得不手提肩扛,把能帶走的設備全部扛回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8月16日,當第一輛小米汽車緩緩從產線上駛出來,在場所有人都激動不已。

“經歷了這麼多的峰迴路轉,我們小米SU7能夠如期交付,這真的是個奇蹟。”雷軍記得,在下線儀式結束後,他一個人圍着車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打開車門,在裡面坐了很久。

爲了保證車輛質量,小米汽車在2022年年底在黑河進行了第一次冬測。讓雷軍記憶深刻的是,冬測的負責人說,這是他二十多年來第一次看到董事長親自來參加冬測,爲此,晚上食堂還專門給雷軍加了個菜。

2023年,小米在吐魯番進行夏測。2024年1月,小米汽車開展了整個行業最大規模的路面測試,投入了576輛樣車,測試了三百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總測試里程達到540萬公里。

網友評價說,小米汽車行不行,就看高管敢不敢自己開。小米的高管則是全體響應,並參與了測試,在SU7上市前測試了超過十萬公里,雷軍自己測試了十多次,累計五千公里。

終於擠上牌桌

雷軍在演講中提到,2023年年底,小米汽車首次亮相,剛開始熱度特別高。但沒過幾天,各種質疑、批評、詆譭就撲面而來。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蘋果三年,蘋果十年都幹不成,憑啥你們三年能幹成?”雷軍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不知道蘋果爲什麼十年幹不成,也不知道爲什麼大家會這麼想,漫山遍野的調侃和嘲諷讓他們倍感壓力。

那段時間,網上議論不斷,雷軍在演講現場也提到了“軍兒,收手吧,外面都是XX”等網絡熱梗。

在SU7上市前的兩三個月,雷軍還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儘管他認爲小米汽車的配置體驗都比model 3好很多,但很多人認爲買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和馬斯克的鐵粉,肯定不會買小米汽車。

對於30歲用戶是否會升級成更智能的電動車,雷軍的團隊做了三份報告,報告大意是:人家買的全是品牌,爲什麼會買小米汽車。此外,他們爲女車主設計了防曬收納等功能,但有的人也認爲女車主肯定不會買這樣的性能車。

雷軍請了23位媒體朋友幫忙出主意,絕大部分人認爲能賣三千輛就要燒高香了。這讓整個團隊都籠罩在焦慮之中,雷軍也在三月時顯得非常憔悴。

今年2月,小米要確定產品產能,很多人建議訂三萬輛,但雷軍內心非常矛盾,擔心賣不掉,又擔心不夠賣被罵飢餓營銷。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他直言自己極度矛盾。

最後,他下了決心,定下產能16000輛。他深知這是個瘋狂的目標,一旦賣不出去,庫存將是滅頂之災。

更大的難題是定價。在發佈會的前一天,最後的價格決策會爭論非常激烈。

雷軍認爲小米汽車的配置體驗遠超model 3,要有勇氣定到21萬,已經比model 3便宜三萬,競爭力很強,但銷售還是信心不足。

直到現場的一位高管說,無論這個價格賣多少量,小米都認爲值得,這場爭論才結束。

3月28日,小米SU7上市發佈會上,雷軍極度緊張,嗓子沙啞。當他公佈定價,現場觀衆一片歡呼,他心裡才踏實了。

之後在北京車展上,雷軍成了別人眼裡的營銷之神,行走的流量。今年5月,小米發佈了新的交付目標,年底保底交十萬輛,力爭12萬輛。

“小米SU7首戰告捷,這意味着小米汽車終於擠上了牌桌,但離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我們的長征纔剛剛開始。”雷軍說,過去的三年對於他和小米都是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

靠什麼走到今天,又憑什麼再次突圍?他的答案是勇氣。

“勇氣並非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依然堅定不移;勇氣來自於堅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熱情,還有每一步的腳踏實地;勇氣,就是人類最偉大的戰歌。朋友們,願你任何時候都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披荊斬棘的勇氣。”雷軍用這樣一段話結束了自己的2024年的年度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