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早診早“智”

今天很高興可以和大家分享一個阿爾茨海默病症的感悟。先從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困在時間裡的父親》講起,如果你想了解阿爾茨海默症,那麼一定要看看這個電影。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邁且身患疾病的老父親,名字叫安東尼。安東尼正面臨一項人生的選擇——是搬到養老院居住,還是在家接受女兒爲他尋找的新護工。整部影片的拍攝都圍繞安東尼,安東尼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一場奇怪的時空旅行,錯亂的記憶和時間線交織出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個個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讓他陷入了迷茫。

拋開電影,在現實的世界裡,很多人在面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時候都手足無措。面對着時而清醒、時而混亂,脾氣古怪又莫名固執的老年人時,很多對病症不瞭解的家人非常慌亂苦惱。衰老是人永遠無法避免的一個話題,如何直面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症帶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這個影片從一個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的視角,爲無數人提供了了解阿爾茨海默症部分感受的窗口,讓人們能夠更加了解阿爾茨海默症。

隨着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人均壽命逐漸提高。人老了都會“糊塗”,都會得病嗎?非也,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已有癡呆患者5500萬。與此同時,每3秒鐘還會有1例新發患者。其中60%—80%是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導致的癡呆。我國目前約有癡呆患者1000萬,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4000萬,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其實,老年癡呆症患者在中年的時候就已經有預兆了。如果可以早期發現,並進行預防,就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如果不能提早發現和治療,等發展嚴重了就無法治癒了。癡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老年癡呆並非疾病的名稱,而是症狀,是一組疾病,由於認知損害,導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階段的症候羣。同時不要把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認知障礙都理解成老年癡呆(阿茲海默症)。患者喪失心智與記憶的誘因有很多,其實阿茲海默症患者只佔所有癡呆症患者人數的一半,其它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癡呆症(佔25%)、路易氏體癡呆症(佔15%)、以及額顳葉型癡呆症、常壓型水腦症、帕金森氏症、梅毒、以及庫賈氏症等(佔10%)。而阿爾茨海默病是疾病的名稱,由此可見AD不等同於老年癡呆,只是引起老年癡呆最常見的疾病。

阿爾茲海默症60%-80%

AD表現主要爲認知功能和精神行爲異常,是繼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之後,老年人致死致殘的第三大疾病。國內外專家基本達成了共識:AD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那麼大衆對早期AD瞭解多少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選擇知道AD有臨牀前期的人佔比爲78%,儘管比例高,但是願意爲此就醫的僅佔17%。爲什麼行動和認知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對AD及其危害沒有真正瞭解,只是知道幾個名詞罷了。爲此我們需要增加宣傳的力度,使大家不僅知道病名,還要熟知早期AD的症狀。

1906年,當阿爾茨海默醫生首次報道了他的第一例AD患者時,我們有理由持悲觀的態度。因爲那時別說是治療了,甚至生前不開顱都無法確診。然而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分子成像技術的誕生,現在我們通過PET-CT的檢查,就可以在大腦皮層上看到病變的部位,作爲診斷AD的金標準。通過檢查,不但可以生前確診,而且能夠在臨牀前期做到早確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來說,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衰退。這是因爲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大腦中產生了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結構,這就是所謂大腦無法利用也無法排出的澱粉蛋白。這些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負責記憶的部位,在海馬區域最先出現,誘發了海馬神經細胞萎縮,進而蔓延到其他大腦組織,影響大腦結構。導致腦神經間的信號無法相互有效傳遞,並且信號經常丟失在傳遞的過程中。

現在隨着臨牀上對這一疾病認識的累積,對於疾病的病因也有了更多的假說。過往各種對病因的錯誤猜想被逐一否定,比如老齡化社會確實增加患病的人數,但綜合全球數據發現這沒有絕對的必然相關性;近年來發病年齡逐漸降低,之前醫學界認爲這個疾病與教育水平和腦開發程度有關係。認爲笨的人、沒怎麼上學的人發病更多。後來發現諾貝爾獎得主、各國政要也都在發病,這一假說被推翻。後來又認爲與菸酒、睡眠、焦慮有關,但這一假說也被大量的數據給闢謠了。最後所有的疑點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素食主義:長期素食會導致基因變異,化解腦間質內殘留物的能力下降,引發腦殘。

2、 孕前素食:在生育前如果長期素食導致子女匱乏處理脂性物質的能力,匱乏溶脂酶的基因表達,導致遺傳性變異發生。

3、 工業化食品:經常食用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這種口感與質地極其類似天然脂類的化合物,是身體無法代謝又無法識別的新東西。體內沒有那種先天的生物酶對它有高效安全處理的能力。而反式脂肪酸每天的吸收導致體內的生化酶與脂結構變異,直接誘發溶脂酶工作異常。

基於以上認知,調整生活方式,是我們正常人都能做到的。提高飲食素養,做到科學健康生活每一天。

在治療上,目前也實現了AD臨牀前期藥物治療的突破。尤其在進入21世紀後,在癡呆前期甚至臨牀前期,我們就能診斷AD了。唯一可以產生療效的窗口期是初期。真正意義上將AD轉換爲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終身維持在臨牀前期不進展,保留生活質量和尊嚴,實現優雅老去。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目前80%的患者是晚期就診。就像腫瘤一樣,晚期治療不僅效果差,而且醫療花費高。現在醫生能夠在早期進行治療,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及時就醫,醫生就有信心爲患者按下暫停鍵。這裡有一下幾點需要注意:

1、 65歲以上老年人,需要每年進行例行的記憶檢查。

2、 65歲以下成人,具備以下危險因素之一的,也建議每年進行記憶體檢:有症狀/無症狀腦血管病患者、明顯腦白質異常的患者、有腦外傷病史的患者、腦動脈狹窄的患者、帕金森病患者、有昏迷休克癲癇發作等病史的患者、有一氧化碳中毒病史的患者、安眠藥物成癮的患者、有癡呆家族史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酗酒等多重危險因素者、合併房顫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脈旁路移植術後患者、全麻手術後患者、髖骨骨折患者、慢阻肺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已知的梅毒艾滋血清學檢測陽性患者。

3、 對於有記憶減退等主訴者,無論年齡是否在65一下,都應每半年進行1次記憶檢查。通過三級診療防治體系建設,構建社區級中心---區域級中心---高級中心的綠色通道,真正做到認知障礙的早發現,早診斷,延緩癡呆的進展。

2023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關於開展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2023-2025年)》,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轉診和干預服務,提高老年癡呆就診率,實現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減少或延緩老年癡呆發生。

AD是一種疾病,並不是衰老的正常表現,早期診療不足,是全球 AD 臨牀治療領域的共性問題。體檢預警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可爲病人病情發展按下暫停鍵,刻不容緩!

作者信息: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靜安分院) 全科醫學科 周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