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資人|梅花創投吳世春:投芯片和投襯衫,邏輯是一樣的

·“政府作爲LP將資金交給市場化的基金管理人,同時配合相關政策,可以促進科技項目的發展;對於拿了政府資金的投資人來說,也因此有了投資邊界,譬如會被要求投向硬科技。從推動科技產業的角度看,並不比美元基金差。”

·“就像登山一樣,你除了知道通往山頂的大路,還要知道一些蹊徑,才能讓人相信你更有辦法做成這件事;如果只是在大路上比拼的話,那差異化太小了,容易陷入一種苦戰,所以創始人一定要比別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想得更透,有正招也要有奇招。”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最近因爲說脫口秀出圈了,他將這段脫口秀表演視作“苦中作樂”,在脫口秀中,他用戲謔的口吻道出了眼下投資圈的困境,“募資難,投資難,退出難,創業也難”。今年前8個月,梅花創投投了30多個項目,是近三年中數量最少的,去年他們投了80多個項目,前年這一數字超過了100。

但難並不意味着沒有機會,吳世春曾經在其《自適力》一書中寫道,“越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越要找打自己內心確定的東西,用自適力和心力應對逆境和不確定性。”46歲做了14年投資,作爲一名投資人,吳世春已經形成了自己穩定的一套投資邏輯,他不做行業調研,不研究賽道,坦言雖然從梅花創投成立之初就開始投硬科技,但他並不懂技術,甚至覺得若投資人對某一行業研究太透反而有可能錯過一些好項目。

對他而言,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投資標的是襯衫還是芯片,投資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就早期投資來說,創始人有沒有“守正出奇”的能力,心中對於創業有沒有一盤大棋,對於創業這件事到底有多執着,是他判斷投資與否的重要依據。

從德撲到摜蛋

吳世春曾經是投資圈裡的一名德撲(德克薩斯州撲克)高手,但現在他玩的更多的是摜蛋,“不是有句話嘛,飯前不摜蛋,等於白吃飯。”

從美國德克薩斯州撲克到中國本土撲克牌——摜蛋,背後顯示的是投資機構資金來源正在發生鉅變,最近一個月,吳世春跑了8個城市,“政府類的資金佔了一級市場的百分之六七十,社會類的資金,特別是個人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泛指爲股權投資提供資金來源的羣體)的資金大幅下降”。

吳世春認爲玩德撲可以幫助自己判斷人性,讀懂一個人的心理;摜蛋講究的是夥伴之間的配合。和個人LP佔主導的時代不同,政府類資金到位之前會有更加嚴謹的流程,“至少半年才能到位”;此外,個人投資者在乎只有財務回報,但政府類資金的訴求除了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招商引資、產業落地,尤其是硬科技產業企業。作爲基金管理人,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化,“我們也必須要修煉自己的招商能力,有產業落地的能力,幫助企業落好地,幫助政府招好商。”

雖然對於基金來說,更希望拿到社會資金,但就推動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來說,吳世春認爲當下的投資模式是有幫助的,“政府自己可能不擅長做投資,但作爲LP將資金交給市場化的基金管理人,同時配合相關政策,其實在促進創新的發生,促進科技項目的發展;對於拿了政府資金的投資人來說,也因此有了投資邊界,譬如會被要求投向硬科技,投向更契合當地政府的產業項目,當下你是不可能拿着政府資金去投快消品的。”

就被投企業而言,如果恰巧契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那麼也會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機會,至少在涉及到政府的相關需求方面會能夠得到更大幫助。在吳世春看來,這些對於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推動並不亞於美元基金。

從創業者到投資者

現在回想起來,吳世春覺得自己還挺適合做投資的,“一方面投資回報帶來的成就感超過了創業的成就感,以我的性格總希望去看到一些新技術、新的東西,做投資讓你有機會不斷翻牌;但創業一旦選定了某個賽道,那麼不管其他賽道有多火,也不能亂動。”

但成爲一名投資人,並不是吳世春最初的人生規劃。1977年出生在江西大餘的吳世春是名副其實的草根,小學砍柴放牛,初中賣冷飲,高中去服裝店、遊戲廳打工,大學期間承包錄像廳、做家教。大學畢業後有多達五次不算成功的創業經歷,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人生軌道的變化來自一次偶然。2009年,玩蟹科技創始人葉凱創業資金吃緊,找到了吳世春。雖然吳世春對遊戲行業並不熟悉,但基於對老同事的瞭解和行業大勢的判斷,一頓飯之後吳世春便決定用40萬元換取玩蟹科技20%的股權。4年後,玩蟹科技被掌趣科技以17.39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吳世春獲得了超過6億元的回報,比當初的投入整整翻了1500倍,至今仍是吳世春被外界所津津樂道的投資戰績。

也正是在有了這筆錢之後,投資從副業變成了吳世春的主業。2014年5月,梅花天使成立,從創業者變成投資者,也並非易事。

“做早期投資是很難的,幾乎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能夠活下來的很少”,今天梅花創投已經有了理想汽車、珞石機器人、星河動力等一系列成功投資案例。在吳世春看來,這也是他所有人生經歷凝練成的結果,是偶然也是必然,“包括我曾經是一個連續創業者,經歷過很多次失敗,恰好也有錢讓自己爲失敗買單。”在吳世春看來,每一次與創業者的交流,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投資最怕‘燈下黑’”

吳世春把自己目前傾向的投資領域歸結爲“新半軍數智航生”,即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軍工、數字化、智能製造、商業航天、生物科技。

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方向,對於吳世春來說很簡單,“就看國家出了什麼政策,國家大力鼓勵和支持的產業是什麼。”至於在這些領域裡,他並沒有具體的偏好,也不做細分,“我們是開門做生意的,別人找到我們,符合大勢,我們就會聊一聊。”

吳世春不會像很多科技投資人一樣強調行業調研,坦言自己對很多科技行業都不懂,但這並不妨礙他投資芯片、航空。“創業的事很多是共通的,比如創始人都會有管理上的苦惱,融資的需求,創業者的共性部分遠遠超過了不同行業形成的差異化的部分;此外,你可以跟創始人聊他的規劃,如何形成差異化競爭。吳世春覺得一般只需要跟創始人聊上三四次,基本就可以做個決定了。

在他看來,很多時候投資人以爲自己懂行業反而會讓他錯過一些投資,“很多人覺得自己懂很多,實際上也是半桶水。”他提醒自己的同事,做投資很重要一點,就是不要有“上帝視角”。

“投資最怕的是兩種,一種是‘燈下黑’,自己研究了七八成時,覺得創業者沒自己懂,這樣可能就會錯過一些項目。譬如當時研究新能源汽車很透的投資人,可能會覺得李想造車不靠譜,研究商業航天的投資人會覺得星河動力不專業,但忽略了創始人的蝶變和進化速度,實際上有些東西懂和不懂,可能並不是很重要,今天不懂,馬上回去查一下就懂了,唯一不能被計算的是創始人的潛力,最重要的是創始人心中有沒有一盤大棋。”

此外,在吳世春看來,投資人也不能有執念,“覺得自己看好某樣東西,就一定要去投它,這是很可怕的問題。”

爲了避免大的失敗,吳世春做投資也會用德撲的打法,“第一筆可能會投幾百萬,如果發展符合預期,就會持續加註。”這種循序漸進的投資手法也避免了大的失敗。“一般第一輪投完以後要看到產品,第二輪看財務數據,第三輪看到利潤,第四輪就要看到有沒有好的產品矩陣、護城河、系統生態等,每一輪投資都希望企業應該達到了預期。”

“事爲先人爲重”

成爲一名專職投資人的吳世春也試圖找到一種將偶然變成必然的路徑。吳世春在自己36歲,幾乎是在成爲專職投資人的同時,開始關注、研究陽明心學。他的出生地——江西大餘也曾是王陽明的棲息地之一。2020年,吳世春出了一本新書,書名叫做《心力》,他覺得心力就是人生,心力越強大,人生就會越從容,心力就是要從“事上練、難上得”。早期投資沒有太多可以輔助決策的數據,除了創業的方向是順應大勢,大差不差,創始人就變成了吳世春判斷是否投資的重要依據,“投資芯片跟投資襯衫,對我來說投資邏輯都是一樣的。”

吳世春曾公開表示:一流的團隊+三流的方向=二流以上的項目,三流的團隊+一流的方向=四流的結果,一個企業的價值90%以上在團隊身上,一個團隊的價值80%以上在創始人身上。

“事爲先人爲重”,也是吳世春的投資原則。

至今梅花創投已經投了600多家企業,但讓吳世春最值得驕傲的投資案例仍然是2016年投資了理想汽車,“它的影響力大,回報也很高,企業4年時間就上市了。”在吳世春看來,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個成功,在於他對於創始人李想的認知。

在投資理想汽車之前,吳世春已經認識李想11年,當得知後者要創業做新能源汽車時,吳世春主動找到了他,“他做的事情是符合趨勢的,自己也是一個行業老炮,做每一個決定都會想得很深,沒有一個決定是拍腦袋出來的,會做大量的調研,儘可能拿到更多的信息,再做決定。”他相信李想可以造車。

獨角獸、獨角虎、獨角豬

就創始人來說,可能有過連續創業的經歷,吳世春更偏愛那些務實的創始人,不管環境如何變化,總有辦法讓企業生存下去,具備守正出奇的能力。

“我跟創始人聊,會看他能否講通所做的事的邏輯,看他對於做成這件事有多執着,研究得有多透。就像登山一樣,你除了知道通往山頂的大路,還要知道一些蹊徑,才能讓人相信你更有辦法做成這件事;如果只是在大路上比拼的話,那差異化太小了,容易陷入一種苦戰,所以創始人一定要比別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想得更透,有正招也要有奇招。”吳世春解釋說。

對於眼下大量出現的科學家創業,他同樣認爲要看科學家自身的認知,警惕變成科學小作坊。“有些科學家會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當作寶貝,專利很多,儀器很先進,最後變成了科學小作坊;事實上除了極少數‘人無我有’的產品不愁賣,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要服務好客戶,必須以客戶爲中心,而不是以科研爲中心。科技對一個企業貢獻的價值可能只有20%,產品化落地、產業能力、銷售能力、交付能力,每一樣對企業來說都很重要。但很多科學家總想着憋出個‘人無我有’的大招。”

當人人都在關注獨角獸時,吳世春提出了“獨角虎”和“獨角豬”的概念,它覺得獨角獸中很多事實上都是“獨角豬”,估值的增長依賴的是投資人餵養;而真正有價值的企業是那些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獨角虎”,爲此創始人心中是否有清晰的實現企業盈利能力路徑變得異常重要。

當眼下整個投資圈越來越難,越來越內卷時,吳世春認爲破解方法只有一個,便是通過創新創造差異化,務實地讓自己活下去,不離場才能等到下一個拐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