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月光依舊,情懷幾許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將近大家容易涌現這句話。在以太陰曆爲曆法的亞洲各國,中秋節名稱或異,譬如日本稱爲「月見」,韓國稱爲「秋夕」,但是隻要有華人的地區,中秋節都會是重要節日。

天際有無數人類的崇拜對象,譬如太陽、月亮、七曜,各類星座都化爲神祇,成爲民間神話,但是卻只有月亮成爲最重要節日。月亮因天候、季節而在形態、色彩上產生變化,浮雲遮月、陰雨隱晦或者千里皎潔,或者柔和情似佳人之婉約。高懸天際的月亮陰晴圓缺,卻能慰藉人類的悲歡離合,給予月下行吟的詩人、徘徊沉思的哲人,創造出許多動人篇章。

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一日,休士頓時間凌晨兩點五十六分,美國太空總署發射阿波羅十一號太空船登陸月球。童年彷彿記得,臺灣電視臺晚間新聞報導,幼小的我還與村鄰玩伴追逐於庭院內,燈光昏暗,月色如昔。漸長,才知道阿姆斯壯踏上月球,說出一句經典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美蘇星際爭霸,因爲企圖心與好奇心,科技長足發展,證明天上沒有廣寒宮、沒有嫦娥,也沒有吳剛,更沒有玉兔搗藥。月亮神秘面紗被揭開,似乎一切的幻想都要退位。

但是,十三年後的一九八二年,《E.T.外星人》電影發行,風靡全球。小孩子騎着腳踏車載着外星人,躲避中情局幹員追緝,千鈞一髮之際,外星人使出超能力,腳踏車突然騰空飛翔,月亮碩大皎潔。科技、超能力以及古老星體,交織成動人心魄的感動。

隔年的一九八三,電影《搭錯車》主題曲,由吳念真與羅大佑作詞、李壽全作曲、蘇芮演唱的《一樣的月光》,以沙啞而吶喊的嗓音與低沉的悲吟,唱出玩伴遠去、熟悉者不再、人潮擁擠、人際疏離的感傷。「沉寂的大地,在靜靜的夜晚默默的哭泣」、「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月光依舊,人間幾何呢?

每一個時代,月亮都給予人類無盡慰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間孤獨,月亮惟親;李後主亡國被俘北上,感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蘇東坡夢見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天人永隔,昔時月夜留給生者抹滅不去的記憶。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相隔千里,共賞明月,聊寄悠思。

記得十餘年前一次演講,我投影出德國浪漫主義畫家菲特烈畫作〈海上升起的月亮〉,海邊岩石上坐着眺望海景的三人,一輪明月升起於海上。演講結束,一位老者前來致意,自言數十年前生意失敗,徘徊橋邊,莫名絕望,此時海上升起明月,如同菲特烈畫中景緻,頓覺生機涌現,絕處逢生。

中秋佳節,大家是在月下烤肉談笑,或者各自滑着手機而彼此沉默不語呢?良辰美景依舊,人間尚有幾許情懷呢?

(作者爲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