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戰略思想有多牛,這四位用三個月的時間,改變世界的格局
1969年2月19日,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四位元帥,他們都接到了毛主席的密令,紛紛彙集而來,等人到齊後毛主席給他們發佈了一個任務,旁邊的周總理擔心幾人不夠重視,還特備強調,不要輕視這份任務的重要性
陳毅
幾位老帥從接到任務到完成,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並且成功地解決了新中國最大的難題,甚至就連世界格局,也隨之改變,那麼毛主席交給他們的任務是什麼呢?四位老帥又是怎麼讓世界格局隨之改變呢?今天就帶大家瞭解背後的故事。
任務背景,難題出現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就開始着手建設民生,而且當時背靠蘇聯這位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可以援助各種各樣的物資以及人才,但是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60年代。
國際社會主義陣營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越發強盛的蘇聯,漸漸走上了違背社會主義的道路,開始走霸權主義。當時的他們企圖通過手段來控制中國,已經翻身做主人的新中國,自然不會這樣選擇,乾淨利落地拒絕了蘇聯,自此原本兩個友好的國家,在意識形態問題上出現了分歧,當時可以硬撼美國的蘇聯,軍事實力自然龐大。那個赤色帝國動動腳都能讓世界抖一抖。
蘇聯軍隊
出現分歧後,蘇聯開始在中蘇邊境駐軍,並且不斷模擬軍事演習,進行武力威懾,試圖通過這種手段讓我們認清事實從而屈服,這也使得兩國關係更加緊張。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蘇聯領導人也是一再以戰爭威脅我們,甚至還放話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這一系列的威懾,不得不讓人認真考慮發生戰爭的機率有多大。
除了蘇聯這邊,當時跟美國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特別是抗美援朝之後,美國在外交方面頻頻針對我們,當我們跟蘇聯關係出現裂縫的時候,美國也正在加緊對越入侵的步伐,這就導致了中國南部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隨着美國海軍艦艇進入我國領地,情況也變得更加嚴重。
要知道當時的美國以及蘇聯可以說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新生的中國在他們面前還顯得稚嫩,在外交上跟兩個大國交惡,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
當時爲了擺脫美蘇雙方針對的局面,讓中國從長期的外交孤立狀態解脫出來,面對這一難題,毛主席開始對外交戰略做出部署。在1969年2月19日下午,毛主席邀請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四位元帥到北京一起討論國際形勢。
美軍
畢竟當時的國際形勢非常詭異,美國的報紙上經常報道蘇聯將要撐不住了,但是蘇聯這邊又經常在遠東搞演習,而且還是秘密進行,所以對於當時的局勢,毛主席需要一個國際形勢研究小組,幫他將目前的國際形勢分析明朗。這個重擔就落在了四位老帥身上。
分析形勢,局勢明朗
雖然四位老帥年事已高,就連最年輕的陳毅元帥,都已經68歲了,但是他們都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有着很高的戰略思想,能夠很好的幫助毛主席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
這個任務畢竟關於國家接下來要走的路子,所以保密性還是非常高的。周總理做了周密的安排,最終文件送到這四位老帥手中後,他們也知道如今任務關係甚大,所以就第一時間開始着手研究國際形勢。
但在國際形勢研究小組成立後不久,蘇聯這邊卻有了新的動作,邊防軍就在蘇聯高層的指揮下,公然向我軍發動進攻,其中有一輛裝甲車強行闖進了漢汊,目標直指我軍巡邏隊的側後方,這麼明目張膽的入侵領土,還是這樣殺氣騰騰的樣子,邊防軍自然不會客氣通過部隊之間的合作,邊防軍擊傷了60人,殲滅50多名敵軍。 結束了蘇聯挑起的武裝衝突。
爆發衝突
這場衝突結束後,強勢的蘇聯見到自己吃虧了,於是決定找回場子,直接在中蘇邊境駐軍增加到100多萬人。 與此同時,他們還向印度大規模支援物資以及武器,其中就有一百架超音速轟炸機,要知道,當時印度屢次在我國邊境挑釁,致使雙方的關係非常緊張,蘇聯向印度的支援,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甚至就連海面也有大量的軍艦在陳列,這個時候,形勢已經非常緊張了,甚至只需要一點點的導火索,就可能爆發戰爭。就連國際上都有很多人認爲這是蘇聯進行攻擊的前兆。 因此爲了更好地掌握蘇聯的動向,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四位老將和周總理徹夜不眠。
以中蘇關係和國際形勢爲中心進行分析。經過一夜的思考,周總理向主席彙報了老帥們的建議。
從老帥們分析的結果來看,無論在中蘇邊境上有多少蘇聯士兵在駐紮,也無論有多少,哪怕是超過一百萬,都不可能有戰爭。 原因是,此情此景不符合蘇聯作戰的特性,蘇軍由於強大的軍事實力,作戰的特性也非常明顯,就是集中兵力,運用發達的軍事裝備,多路推進速戰速決。 其次,我國有充足的戰略縱深,想要重創我們,需要進入我國腹地,但是如今蘇聯以及美國正在冷戰,關係緊張,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美國身上,這個時候他們不敢再開戰端。之後國際形勢正如四位將軍所預期的那樣
而且經過分析,老帥們認爲當前新中國的主要敵人就是蘇聯,他們對我國構成的威脅遠遠大於美國,並且還指出中蘇之間的矛盾比美國與蘇聯之間的矛盾要小。
而中蘇之間的矛盾要遠遠大於中美之間的矛盾。這樣的觀點清晰地展現出了這十幾年來我國面臨的形勢。更爲後續處理美國外交方面提供了方向。
其實老帥們分析的一點沒錯,當時的美國也在尋找機會,打破這麼多年跟我國外交冰點的關係。當被問及如果蘇聯用核設施襲擊中國,美國將作何反應時,美國中情局局長明確表示,不會跟蘇聯一起向中國進行威懾。
葉帥
9月17日,四位老帥再一次聚集起來討論,並且又通過辯證,指出了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蘇聯纔是當時中國真正的威脅,隨後葉帥指出瞭如今的中美蘇三國就如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一樣,當時諸葛亮採取的時聯吳抗曹,如今也可以採用聯美抗蘇這一策略,來應對如今的局勢。
改變國際形勢,乒乓球建交
隨着四位老帥的分析,毛主席心裡對於國際的局勢判斷也越來越準確,早就有緩和中美關係以達到破局心思的毛主席,如今也是更加堅定了這一種想法。但是如今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那就是怎麼緩和跟美的關係呢,畢竟當初的抗美援朝,把美國打得顏面掃地,自此之後雙方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總不可能直接跑過去跟他們說建交吧。
在之後的時間裡,中方也一直想要找機會跟美國進行談話,試圖打破十幾年來雙方僵硬的關係。
華沙錯失良機
一次中美雙方在華沙有接觸的機會,但是最後因爲柬埔寨危機以及後續一系列的問題,從而錯過了,就這樣一直等到了1970年11月1日,毛主席邀請了當時訪問中國的老朋友美國記者斯諾。還跟斯諾一起登上了天安門觀看國慶大典的照片,而他們一起登天安門的樣子,也被拍照記錄下來,登上了人民日報最顯赫的位置,在這幅照片的旁邊,還用大字寫着全世界的人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
之所以會這麼鄭重,是因爲斯諾讓全世界瞭解了中國,並且當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消息,讓美國高層看到我國的態度,以達到今早促成雙方建交的目的。
但是最後,美國高層顯然沒有領略到這層含義,甚至就連基辛格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這樣寫道:毛主席的這種暗示,顯然高估了美國人觀察事物的能力。
當時的尼克松以及基辛格,也非常希望能夠與我國建交,來改變當時美國的局勢,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也非常憂慮,擔心建交的機會溜走。在以後的時間裡,中美雙方也一直在找機會談話從而建交。
乒乓建交
一直到1971年4月,建交的契機終於等到了。當時正在舉行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從中國乒乓隊出發的那一刻,毛主席就一直密切關注着這一事件,特別是兩支隊伍之間的接觸。
當時美國隊員上錯了大巴車,但是我國隊員友好接待並且還贈送了球衣,正因爲有了很好的接口,經過再三考慮,毛主席終於決定邀請美國隊訪問中國。 至此兩國找到了破冰的關鍵點。
此後爲了推動尼克松訪華取得成功,基辛格於1971年從巴基斯坦前往中國,與周總理進行了17個小時的秘密會談。
爲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建交等進行了交談, 基辛格的這次訪華,也爲尼克松隨後的訪華鋪平了道路。
訪華
一直到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訪華,28日聯合發表聲明,中美關係正常化。
四位老帥的分析,爲中國的找到了突破口,同時也改變了當時的國際形勢,首先美國通過與中國的關係,增強了自己的戰略地位,並且調整了對亞洲的政策,從而增加了對抗蘇聯的力量。
而對於當時的新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改變格局的轉折點,要知道同時面對着兩個超級大國,可以想象到當時新中國面臨的壓力,還好我們找到了破局的點,跟美國建交,從而擺脫被兩個超級大國針對的局勢,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來應對蘇聯的攻勢。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的可以點贊加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