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中華鱘」曝屍安徽水道 疑洄游產卵途中遭電死
▲巨型中華鱘「身懷六甲」不幸遇難浮屍安慶江面。(圖/安徽商報)
中華鱘被譽爲「水中大熊貓」,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大陸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安慶海事執法人員近日在長江樅陽江段巡航時,意外發現一頭超過2公尺,體重約200公斤巨型中華鱘屍體。專家稱,牠可能是被電網電死的。
《安徽商報》報導,11日下午,安慶海事部門的執法人員在樅陽江段巡航時,遠遠就看到一條大魚浮在江面上,魚身像一個長長的梭子,呈圓筒形。接近後觀察,才痛心地發現,此魚正是被譽爲「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但已死亡。
接到海事部門通知後,樅陽縣水產和漁政部門迅速組織作業漁船,將這條中華鱘拉至長江北岸,同時派人趕赴現場進行保護。報導表示,這條中華鱘爲雌性,是長江安慶段發現的最大一條。年齡大約在20歲,正值青壯年,死前她正懷着孩子前往三峽產卵,死亡的時間離發現時至少2到3天。
12日一大早,安慶師範學院的水生生物研究專家趕到現場,對死亡中華鱘進行了測量和相關資料獲取。經檢測,這條死亡的中華鱘保存相對完整,但尾鰭附近有一個很大的不規則傷口。
安慶師範學院水生生物學博士張曉可表示,體型如此大的中華鱘在長江是比較少見的,成年的中華鱘一般在9、10月份,沿着長江從下游一直洄游到三峽附近產卵,產卵後再洄游到大海里面,是一種洄游性魚類。
張曉可表示,這條中華鱘懷着大量的卵,經初步分析判斷,牠很可能是在洄游途中,碰到電網或因疾病死亡,尾鰭的傷口應該是死亡後才生造成的,「中華鱘屬於軟骨硬類魚,繫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比較稀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下一步,我們會把牠製成標本,供其他人學習、瞭解。 」
據悉,中華鱘是大陸長江特有物種,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3億年前的早三疊紀,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爲大陸的「水中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