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母女關係【長女的代價】長女命運 不輪迴到下一代

作家彭蕙仙的女兒羅晴是長女也是獨生女,羅晴曾跟媽媽說,她很訝異,媽媽在高壓嚴厲打罵教育下長大,成爲母親後,竟然用尊重孩子身心、自由發展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對待她。

彭蕙仙在中年之後開始閱讀與母女關係有關的書,在讀到「長女情結」時,有被理解、不孤單的感覺,心想着,如果早一點讀到就好了!以前的她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在和母親的糾葛中痛苦不堪,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世上有許多女性因爲長女身分,上演着相仿的人生,她並不是唯一因此受苦的人。

媽媽對待方式帶來的痛苦,讓她有意識地在對女兒時不要重蹈覆轍。因爲她相信,「故事到我這一代應該有所不同」。

這個信念來自於一本北歐的小說。故事的原型是作家及她的媽媽、外婆三代的故事,在這部三代女人的故事裡,彭蕙仙看到作者擁有很多與她類似的情結。小說的主角,也就是身爲三代的孫女,是個大學生,她說:「可是,故事到了我這一代,應該有所不同了。因爲我是一個有知識,而且有能力改變的人。」這段話成了彭蕙仙思想的啓蒙—她的媽媽因爲生命經驗的侷限,成爲和母親相似的媽媽,但她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世代,故事應該從她開始不同。

改變並沒有像是揮舞魔法棒瞬間發生,但卻讓她從被逼迫的、受害者的設定中解放,轉換成爲一個有能力扭轉局勢的角色。爾後人生在每個可以改變的微時刻,她沒有馬上拒絕,願意停頓、思考,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和媽媽和好並不表示認同媽媽做法,母親造成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但她已經長出能量面對這些傷痛,甚至能夠超越,不再被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