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難題破痛點

爲讓民營經濟大顯身手,山東堅持問題導向,快速響應、協同服務、精準發力,打好助企紓困組合拳,破解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

在位於濟寧市兗州區寧德時代光伏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有序作業。農行濟寧分行高效完成4.77億元貸款投放,爲該項目注入了金融力量。近年來,農行山東省分行精準對接民營企業金融需求,引導信貸資源向民營企業傾斜。

“春節後訂單排到了5月份,急需採購500噸軸承鋼。”日前,臨清市海瑞軸承負責人辛廣明說出了企業發展遇到的難題。臨清市工信局第一時間幫助企業爭取到銀行鍼對專精特新企業推出的無抵押“專精特新企業貸”產品,僅三個工作日500萬元貸款就成功到賬。臨清市持續加強政策供給,通過構建政銀企多方平臺合作模式,引入政府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各類擔保公司等措施手段,加快信貸投放節奏、優化信貸結構配比,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探索推出多種互聯網線上貸款產品,有效解決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迴應關切。煙臺龍口市建立小微企業服務專員制度,爲全市2萬餘家在營企業全部配備服務專員。“沒想到反映問題當天就有專班對接,服務專員週末還在幫我們協調解決。”談起被列爲山東省重大項目,煙臺龍口晨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亮說。芝罘區通過建立民營企業訴求“收集、轉辦、覈查、督辦、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共解決企業問題訴求40餘條,惠及企業150家以上。

今年以來,聊城市冠縣工信局組織9個服務組43名特派員深入215家民營企業,全面助力民企發展。坤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需要大量用水,冠縣工信局特派員積極對接當地水務部門,爲企業接入再生水管道,降低了企業用水成本。“接入再生水管道後,日利用量1300立方米左右,全年僅此就能節省水費開支近百萬元。”山東坤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騰介紹說。

遇到困難不退縮,當好企業發展的堅實後盾。東營市爲讓政策紅利轉化爲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以“精準”爲核心,構建起覆蓋全鏈條的政策服務體系,將33個部門的1095項政策集成“政策包”,並依託“營商匯”數字化平臺實現“一站推送”“一站辦理”。在土地供應方面,出臺國有建設用地彈性供應實施細則,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多元化供地模式。

以更大力度抓好各項紓困政策落實,山東在行動。“我們將每月召開‘親清發改會客廳’座談會,面對面徵集訴求、解決民營企業困難,通過破解共性問題創新政策、完善制度,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孫愛軍說。(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