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溺專家:追蹤器增活命機會 政府應跟上腳步
資深海上救援教練王銘祥說,追蹤器能增加活命機會。記者遊明煌/攝影
救溺達人王銘祥從事海上救援30多年,他說,盼政府要跟上科技腳步,衛星定位追蹤器能提高活命機會。海巡安檢所一名所長說,有追蹤器就像買保險,缺乏強制性較難普及。
王銘祥說,救溺過程看過無數生離死別場面,每次出任務,能不能找到人多靠運氣,建議政府要跟上科技腳步,衛星定位追蹤器有機會成爲救命利器。
放流潛客下海後爲何常發生漂流事件?王銘祥說,資深船長、教練深諳海流等環境變化,海流隨着潮汐變動很大,流速很強,1小時就會流2、3公里遠,海流上方和下面有可能反方向,潛水經驗不足就可能發生不測,加上教練難以照顧到每個人,都是潛水存在的風險。
李姓男子常在東北角龍洞一帶潛水,他說,衛星定位追蹤器價格不低,又沒有強制性,心想「我不會那麼倒楣吧」,目前佩戴意願不高。吳姓潛水客說,海流變化莫測,「有戴有保庇」。
水上活動疏失引發的官司屢見不鮮,屏東縣墾丁貓鼻頭外海5年前發生潛水意外,2名潛水客至今仍失蹤,屏東地院法官依過失致死罪判處沈姓遊艇船長、帶團楊姓教練各1年8個月、8個月徒刑。沈姓船長被認定未依「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提供具防水及衛星定位功能通訊設備給楊使用,應負過失責任較楊姓教練更重。
法界人士指出,法官認爲衛星定位功能的通訊設備是意外發生時求救的重要關鍵,也成爲衡量過失責任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