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快評:共享充電寶的“好借難還”病,該治治了!

中新經緯8月14日電 (羅琨 實習生 張倍嘉)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指出,由於商家信息顯示不準、狀態更新不及時等原因,消費者使用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產品後難以找到正確的歸還地點,被迫延長計費時間。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吐槽借了共享充電寶以後就變成了“還不掉的燙手山芋”,還有網友爲還共享充電寶奔波50公里。

共享充電寶爲何“好借難還”?一方面,固然和點位覆蓋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爲相關平臺設備信息更新滯後。中新經緯近日在重慶市區走訪發現,一些店鋪已經撤銷了充電設備點位,然而相關充電寶品牌的小程序內仍顯示“可借可還”。

如果因爲商家在合理範圍內未能提供可供歸還充電寶的設備,消費者應能申請停止計費。而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不少消費者的遭遇卻是,借了共享充電寶以後一直還不上仍一直計費,甚至還有消費者只能迫不得已花199元買下一塊充電效率低於常規充電寶的共享充電寶。

中國有句古話叫“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也同樣適用於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產品行業。當前,共享充電寶已經做到了“好借”。商場和景點無處不在的共享充電寶給手機電量告急的消費者們提供了不少便利。

艾瑞諮詢發佈的報告指出,2023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覆蓋點位數已達到404萬個。全年,一二線城市點位滲透率已達到44.7%,三線及以下城市點位滲透率爲22.2%,未來下沉市場將是主要的點位增量來源。

但在解決完用戶的燃眉之急後,共享充電寶的“不好還”卻讓不少消費者對下次再借望而卻步,有一些消費者在“踩坑”後便轉變了自己的消費習慣——自帶充電寶出門。

如果相關企業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預測用戶的藉機需求進行佈局,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應該也能通過技術手段保障用戶的還機需求,同時加強篩查頻率,及時更正錯誤信息,減少因信息滯後、技術故障導致的歸還難題。

在此基礎上,相關平臺還可開發更便捷的歸還流程,如支持掃碼遠程鎖定機櫃空位等,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另一方面,在硬件確實受限導致用戶無法還上設備時,相關企業也應該優化服務流程,如允許用戶通過郵寄或其他方式歸還充電寶,或及時爲用戶申請停止計費,而非將運營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從監管層面來看,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規範共享充電寶行業服務標準,持續推動從源頭解決經營不規範問題,同時着力解決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依法處理相關申訴和舉報,切實營造讓消費者放心使用共享產品的消費環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