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放緩 陸央行顧問:結構性改革也有立竿見影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24日在上海一場論壇表示,大陸經濟增長進入高速到中速轉型期,不僅是宏觀政策可以短期見效,具有擴張效應的結構性改革同樣可有立竿見影之效。(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24日在上海一場論壇表示,大陸經濟增長進入高速到中速轉型期,不僅是宏觀政策可以短期見效,具有擴張效應的結構性改革同樣可有立竿見影之效,並強調新時期改革仍然要講「摸着石頭過河」,不同時期要解決不同的問題,要過不同的河。

大陸《第一財經》報導,劉世錦在2023外灘金融峰會上就現階段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態做出判斷。他認爲,大陸經濟正處於最爲複雜和迷茫的階段,經濟增速不及預期背後,是基建、房地產、出口等過去主要的經濟驅動力量均呈現下行趨勢,過去在經濟下行時「抓一下還管用」的這些「老辦法」不管用了。

但劉世錦強調,雖然大陸現在與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日本有一些相似現象,但整體而言差別很大,不能混爲一談。至於中國大陸是否如當時的日本陷入了「資產負債表衰退」,他認爲,資產負債表衰退是一種表像,是缺少新增長點的結果,不能倒果爲因。

劉世錦指出,大陸經濟要走出目前的困難局面,關鍵還是要挖掘新增長潛能。對此,他提出了大陸當前仍有挖掘空間的兩大動能。一是橫向挖掘需求空間,側重需求側,對穩住包括房地產在內的既有產業意義重大。即縮小中低收入羣體與中高收入羣體在終端需求結構(包括消費和非生產性投資)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羣體的消費水準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羣體。

二是縱向升級動能,側重供給側,助推新產業的形成和壯大。即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拓展經濟的上行空間,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現有產業的價值鏈升級,另一方面是新技術推動的新產業或「未來產業」生成與發展。劉世錦認爲,數位技術和綠色轉型將會爲縱向升級全面賦能。

對於如何推動大陸現階段經濟穩增長,市場普遍寄希望於更加寬鬆的宏觀政策支持。劉世錦認爲,當前大陸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已經很寬鬆。「各級財政已經繃得很緊。僅有的一點發債空間,如果導向不對,也可能是加劇而非緩解經濟轉型困難」,劉世錦強調。

劉世錦指出,「需要澄清的一種觀點是,並不僅是宏觀政策可以短期見效,具有擴張效應的結構性改革同樣可有立竿見影之效」。對此,他提到三大改革方向建議:一是以進城農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生產要素雙向順暢流動爲重點的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二是以穩定房地產等既有支柱產業、激發企業家精神助推新先導產業發展爲重點的供給端結構性改革;三是以擴大有效需求、轉換資產負債模式、化解防控風險爲重點的資產負債端改革。

在供給側改革方面,劉世錦認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多要依靠創新驅動,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創新精神,不僅是民營企業需要,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同樣需要」,他說,各級政府官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也需要創新精神,這是中國大陸成爲創新型國家一個普遍而顯著的特徵。

「新時期改革仍然要講摸着石頭過河」,劉世錦認爲,雖然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但不同時期要解決不同的問題,要過不同的河,現階段面臨的是如何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發展民營經濟、新的發展動能怎麼挖掘等問題,仍會面對大量未知和不確定因素。

爲此,劉世錦建議,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重提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鼓勵地方基層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允許試錯探索,允許多一些自選動作,爲具有創新精神的各級幹部各類人才營造寬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