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如何保持穩健增長?專家:短期穩定房地產,中長期推動結構性改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日前,國際金融論壇(IFF)舉辦以“兩會後中國經濟解讀”爲主題的線上學術對話會,多位國際金融機構專家圍繞中國短期和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貿易現狀和趨勢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討,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議。他們認爲,中國經濟恢復增長的關鍵是短期穩定房地產市場,中長期推動包括戶籍制度、消費、稅收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在內的結構性改革。

消費需要長期支持

IMF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認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消費增長和確保綠色增長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三個領域, “長期增長最終將取決於經濟改革的步伐,以及更好地利用資本和勞動力的能力”。

巴奈特強調,真正重要的是不僅要考慮週期性支持,還要考慮對消費的長期支持,財政政策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他建議通過改革稅法,政府可以讓低收入家庭獲得更多可支配收入,從而推動消費增長。此外,加強社會保障從長遠來看也會促進消費。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需要平衡短期增長與結構性改革,這意味着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着眼於中長期發展並超越經濟週期的,而不僅僅是應對短期的經濟挑戰。汪濤認爲,在中長期通過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公共服務,以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包括戶籍改革、養老金改革和增加公共醫療支出等來支持普通消費者,將有助於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更多穩樓市政策可期

汪濤表示,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壓力及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穩定房地產市場可以提振消費者信心,釋放家庭額外儲蓄,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對此,王濤指出,從短期來看,任何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都有利於促進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和實現GDP增長5%的目標。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認爲,如果房地產市場趨於穩定,中國整體的國內消費就會上升。她指出,由於目前中國政府的政策重點是“保交樓”,即確保在建項目的交付和已購期房的業主能夠順利拿到住房,因此當前住宅項目供應充足,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和銷售都將進一步承壓。

巴奈特對中國政府當前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表示贊同,他認爲政府部門這些措施非常必要。爲了最大限度降低房地產低迷對經濟增速的影響,他建議政府應繼續努力加快房地產穩定復甦,對有生存能力的房地產開發商應予以支持,並推動企業重組,讓沒有生存能力的開發商退出市場。同時,他也指出,中國的中長期經濟增長將取決於結構性改革的步伐。

汪濤認爲,鑑於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下行壓力,目前穩定房地產行業的政策仍相對溫和,她預計後期會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臺,包括擴大開發商 “白名單 ”以及戶籍政策改革。

出口或將好於去年

對於利用外資,汪濤認爲外國直接投資將在 2024 年反彈。她預測外資企業在今年的盈利能力將有望提升,但由於一些長期因素,比如全球經濟碎片化、供應鏈重整等影響,外國直接投資較難恢復到 10 年前的水平。她認爲,從長遠來看,外國直接投資的下降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但是由於全球科技週期和全球進口需求的增長,中國2024 年的出口將好於去年。

王丹表示,在未來外國直接投資不再是推動中國經濟必不可少的因素。巴奈特則指出,國際貿易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世界需要促進多邊貿易來實現經濟增長,而不是各自爲政、小院高牆。近期國際貿易疲軟的部分原因是全球仍在從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中緩慢恢復,這是一個正常過程。他指出,隨着中國內需的增加,出口佔中國 GDP 的比重下降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以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與會經濟學家還對新晉熱詞——“新質生產力”進行了解讀,一致認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巴奈特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爲此,他認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應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確保公平競爭、統一國內市場。

汪濤認爲,創新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在傳統領域也發揮着關鍵作用。她建議,應防範泡沫化在新興領域導致的產能過剩造成資本和勞動力資源浪費,應更加關注服務業和內需,讓市場在新產品的生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汪濤指出,在農村地區和二三線城市推動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刺激消費,將有助於推動長期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