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祇園祭最高潮-山𫓴巡行 人山人海記得先卡位
圖、文/卡瓦納
爲期一個月的祇園祭中最重要的非「祇園祭山𫓴巡行」莫屬!西元863年(貞観5年)由於京都疾病橫行,日本朝廷便在京都的中心「神泉苑」建立了66根長茅、並巡視遊行京都一圈,「山𫓴巡行」的意義就在於希望藉由山𫓴帶走不好的事物,因此遊行完畢會立即拆解山𫓴、以免邪惡之氣殘留在山𫓴之上。「山𫓴巡行」可說是祇園祭高潮中的高潮,我想沒看過「山𫓴巡行」應該不能算是參加過祇園祭吧!?和前夜祭宵山一樣今年祇園祭山𫓴巡行也恢復傳統的「前祭」和「後祭」來舉行,相關日程如下:
(一)、「前祭」和「後祭」宵山、山𫓴巡行日期:
7月10日到13日 前祭山𫓴建立7月14日-16日 前祭宵山7月17日 前祭山𫓴巡行
7月18日到20日 後祭山𫓴建立7月21日到23日 後祭宵山7月24日 後祭山𫓴巡行
前祭的山𫓴有23座:長刀𫓴、郭巨山、太子山、保昌山、函谷𫓴、山伏山、綾傘𫓴、蟷螂山、鶏𫓴、油天神山、伯牙山、佔出山、月𫓴、孟宗山、四條傘𫓴、霰天神山、菊水𫓴、蘆刈山、白楽天山、木賊山、放下𫓴、巖戸山、船𫓴。
後祭的山𫓴有10座:橋弁慶山、北観音山、黒主山、浄妙山、役行者山、南観音山、鈴鹿山、八幡山、鯉山、大船𫓴。
(二)、「前祭」(7月17日)山𫓴巡行順序:
前祭和後祭的山𫓴巡行在明應9年(西元150年)到昭和28年爲止都是讓各山𫓴競爭的方式產生,因此發生不少衝突,昭和28年起除了幾個山𫓴是固定順序外、其餘山𫓴都是都是在「鬮取り式」(籤取儀式)中抽籤決定順序:
7月17日前祭順序表如下(資料取自日文維基,紅字爲固定順序的山𫓴):1番目:長刀𫓴2番目:山一番3番目:山二番4番目:山三番5番目:函谷𫓴6番目:山四番7番目:傘𫓴一番(四條傘𫓴、綾傘𫓴其中一個)8番目:山五番9番目:𫓴一番(菊水𫓴、鶏𫓴、月𫓴其中一個)10番目:山六番11番目:山七番12番目:山八番13番目:𫓴二番(菊水𫓴、鶏𫓴、月𫓴其中一個)14番目:山九番15番目:傘𫓴二番(四條傘𫓴、綾傘𫓴其中一個)16番目:山十番17番目:𫓴三番(菊水𫓴、鶏𫓴、月𫓴其中一個)18番目:山十一番19番目:山十二番20番目:山十三番21番目:放下𫓴22番目:巖戸山23番目:船𫓴
(三)、「前祭」(7月17日)山𫓴巡行遊行路線:
前祭7月17日早上九點出發,巡行路線如下(藍色粗線):
(本圖取自http://www.gionmatsuri.jp/)
昭和31年到35年居然是從寺町通通過的!!!我想那個時候寺町通應該還沒加蓋吧!?
(四)、「後祭」(7月24日)山𫓴巡行順序:
7月24日後祭順序表如下(資料取自日文維基,紅字爲固定順序的山𫓴):1番目:橋弁慶山2番目:北?音山3番目:山(後)一番4番目:山(後)二番5番目:山(後)三番6番目:南?音山7番目:山(後)四番8番目:山(後)五番9番目:山(後)六番10番目:大船𫓴
(五)、「後祭」(7月24日)山𫓴巡行遊行路線:
後祭7月24日 早上九點出發,巡行路線如下(巡行路線和前祭相反):
(本圖取自http://www.gionmatsuri.jp/)
(六)、山𫓴巡行最佳地點:
祇園祭山𫓴遊行路線很長,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但最佳的觀賞地點是兩個轉彎地點(四?河原町和四?烏丸)!原因是𫓴的車輪在設計時是不能轉彎的!爲了讓不能轉彎的𫓴轉彎就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必須要先在地上舖上竹片,再用人力用力拉𫓴讓它轉彎!各山𫓴也會藉這個機會比個高下、看誰能用最少次拉𫓴、鋪竹片的次數完成轉彎的動作。因此看祇園祭山𫓴巡行,看山𫓴轉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麼、何處是最佳觀賞地點呢?
(本圖出自京都李敏鎬和GOOGLE MAP的合作)。
這張圖的位置是四條河原町交叉路口,紅色的部份是我認爲最佳的觀賞角度,尤其是在右側、阪急電鐵出入口一附近暨可以看到山𫓴轉彎、又能看到長刀𫓴上的生稚兒拿着斎竹切斷注連繩的那一刻,是最佳觀賞角度。而藍色區域也可看到山𫓴轉彎,不過方向和山𫓴行進的方向相反。至於橘色的區域也是很棒的觀賞位置(比藍色的更好!),但橘色的位置要先在旁邊等待,等到封街之後(山𫓴巡行開始之後我就開始猛拍,沒特別注意封街時間,網路上的資料說封街時間約早上9:20左右)才能衝去佔,因此比較不保險一點,早點到場的話建議還是去佔紅色區域較保險。圖中淡藍色的原點是我去年佔的位置,也是這篇網誌中所有照片的拍攝位置。
去年的位置算蠻不錯的,尤其我是最前面的位置、幾乎已經算是柏油路上了,前面完全沒有任何阻礙!那麼,要怎樣才能佔到好位置呢?
(七)、幾點去佔位?
那麼,早上九點開始的山𫓴巡行、要幾點去佔位置呢?
五點半,對!你沒看錯!就是早上五點半!想要佔到紅色部分的最佳觀覽位置就是要那麼早去!時間晚了點就算佔到了這四個轉角的位置、也佔不到最前面的位子,只能在後面幾排邊閃人頭邊欣賞山𫓴巡行邊拍照。
事實上那天我就是太晚到(其實太晚到也不過早上六點半左右)差點佔不到位置,幸好好同學知名部落客ERICA幫我先佔了位置,否則我也是必須要在人潮後方透過縫隙來拍照了。
(八)、山𫓴類型介紹:
1、𫓴、曳山:
較大型的是𫓴、曳山兩種山𫓴,這兩種山𫓴較巨大、附有四個1.9公尺高的車輪、重量約約7到9頓,山𫓴巡行時山𫓴中有𠱞子方(演奏𠱞子樂的人)和音頭取、屋根方等許多工作人員,因此重量高達8到12頓。高度約八公尺(地上到屋頂)、25公尺(地上到𫓴頭)。
𫓴、曳山組合、拖曳、和遊行、解體約需要180個人,看曳子(拉山𫓴的人,40-50人)拉着𫓴、曳山在路口轉彎也是祇園祭山𫓴巡行的重頭戲之一。
2、山:
小型的「山」重量0.5到1公噸,沒有輪子,轉彎時不需要大費周章、用曳子拖行,只需要「舁方」擡着山直接轉彎即可。「山」雖然裝飾簡單、沒有巨大的體積,但每座「山」都有很深的歷史或宗教意義,也值得一看。
(九)、2013年山𫓴巡行。
早上八點多一臺信號作業車開過來,準備把四條河原町路口的紅綠燈轉向,以免影響山𫓴巡行。
工作人員將信號燈轉向的那一剎那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算是山𫓴巡行的第一波高潮(?
從我的角度看不到生稚兒(兒童)拿着斎竹切斷注連繩的那一刻,因此當看到拿着祇園會大旗的人出現時我們才知道山𫓴巡行已經開始了~
第一個遊行的山𫓴-長刀𫓴即將出現了!
重達十公噸以上、金光閃閃的長刀𫓴出現!現場響起一片驚歎聲和掌聲!長刀𫓴的最大特色就是上方高高聳立的大長刀!大長刀是由三條小鍛冶宗近所作,有破除疾病邪惡的功用,這也是祇園祭創立之初所希望的。
演奏「𠱞子」樂曲的「𠱞子方」,約35-40人。
長刀𫓴上的「生稚兒」,由約幼稚園年紀的兒童擔任,從前除了長刀𫓴外船𫓴、大船𫓴也有「生稚兒」,由十歲左右的兒童擔任,現在都以人形替代了。長刀𫓴成爲祇園祭中唯一有生稚兒的山𫓴。
擔任「生稚兒」必須要付一筆日幣2000萬?的費用,因此能擔任生稚兒的兒童期家庭大多是有錢的實業家!同一個家庭兄弟、父子都擔任過生稚兒的例子大有人在。另外本來長刀𫓴的生稚兒一定要由長刀𫓴町町內的兒童擔任,但現在則是將家裡出的起錢的兒童以收爲町內家庭養子的方式遵循這項規定。
山𫓴車拉到定位後就在車輪下放竹片、以利車輪轉動~
町內的會衆和稚兒的家長在前方架起椅子,坐下來欣賞。
一聲令下,隨着拿扇子的「音頭取」手勢,「曳子」拉着山𫓴移動了!
長刀𫓴蠻厲害的!轉了兩次就轉好方向了!轉彎所花的時間大概是八分鐘左右~
接下來就是拉着山車沿着四條往北前進囉~
郭巨山。取自是中國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郭巨山和長刀𫓴不同,不是使用輪子的「𫓴」,而是用人扛、轎子型態的「山」,因此不需要大費周章花很大的工夫才能轉彎。
太子山。由來是來自聖德太子爲了建立四天王寺、至山中尋找良木的故事。
保昌山。由來是丹後守平井保昌和和泉式部間的愛情故事。
函谷𫓴。由來是中國戰國時代、孟嘗君逃出函谷關的故事。
前面有提到、除了長刀𫓴外其餘山𫓴都沒有生雉兒、而是以雉兒人型替代。
山伏山。
綾傘𫓴。綾傘𫓴是山𫓴巡行最初的樣子,最原始的山𫓴大多是這種型式。
綾傘𫓴會伴隨着大紅傘一起遊行。
蟷螂山。由來是來自中國「螳螂擋車」的故事。
鶏𫓴。原由來自中國的故事,據說在堯舜時代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連訴訟時要敲擊的鼓都因此長了苔癬,甚至有雞住在裡面。
油天神山。由來是古時的風早町守護神,因位在現在的油小路綾小路附近所以被稱爲「油天神山」。
伯牙山。來自中國古人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的知音鍾子期死後感嘆自此再無知音之人,便將琴絃扯斷、不再演奏。
佔出山。原由是神功皇后在肥前國(九州北部)釣上一條?魚,認爲是徵韓戰爭會獲勝的吉兆。
月𫓴。名字來自𫓴新月型的𫓴頭,是所有山𫓴中最重、最高的!
孟宗山。原由是中國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
四條傘𫓴。這也是山𫓴的最初型態,屬於歷史最悠久的山𫓴造型。
霰天神山。位於錦小路通室町西入的「錦天神山」有「火除天神山」之稱,在永正年間(1504~1520)京都大火據說降下了霞(冰雹),因此後來也被稱爲「霰天神山」。
菊水𫓴。是以古井菊水井爲名的山𫓴。
蘆刈山。根據?曲「?刈」而來,描述的是和妻子久別重逢的老翁。
白楽天山。描述的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天向道林禪師請教佛法的故事。
木賊山。根據世阿彌的?曲「木賊」而來,描述的是在山上小屋割草、想念被綁走孩子的老翁。
放下𫓴。供俸「放下僧」而得名。
巖戸山。描述的是天照大神因弟弟速須佐之男行事粗暴,一氣之下躲在天巖?中的故事。
船𫓴。描述的是神功皇后女扮男裝征伐朝鮮的故事。
橋弁慶山。由來是在五?大橋上決鬥的牛若丸(源義經)和弁慶。
北観音山。上面供奉的是楊柳観音和韋駄天。
黒主山。以謠曲「志賀」中的大伴黒主被櫻花包圍的姿態而來。
浄妙山。源自平家物語中治承4年(1180)的宇治川合戦,描述的是一來法師飛越三井寺僧兵筒井浄妙的場景。
役行者山。上面供奉的是修驗道的役行者、一言主神和葛城神。
南観音山。描述的是善財童子爲了修業、走訪南方五十三位聖人的故事。
鈴鹿山。上面的人物是頭戴金帽子、手持大長刀在伊勢國鈴鹿山驅趕惡鬼的鈴鹿權現。
八幡山。上方供奉的是町內八藩宮的八藩大神。
鯉山。源自「魚躍龍門」的故事。
大船𫓴。和船𫓴一樣描述的是神宮皇后搭船出海征伐新羅的故事,大船𫓴在150年前因大火燒失,一直到今年(2014年)才重新復出參與祇園祭,去年(2013)年尚未完全復原,只有演奏𠱞子的遊行隊伍。
卡瓦納@京都 自由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