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小腫塊讓她40歲就罹2種癌 免疫療法讓病情終現曙光

臺灣癌症病友太太(左)分享赴日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經過,右爲臺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圖/臺灣免疫治細胞協會提供,下同)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40歲的邱太太2年前發現頸部左側有2.7公分大的腫塊,經頸部超音波檢查,確診二期甲狀腺癌,再次回診時,又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左右肺葉均有0.3公分的肺腺癌,治療過程中更發現淋巴結有一顆癌細胞,多重打擊一度把她推向崩潰邊緣。後來輾轉得知日本久留米大學免疫治療實驗計劃,經過4個月的療程,終於讓甲狀腺球蛋白(Tg)由1.09降至0.58,成爲罹癌2年來唯一欣喜時刻。臺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今(10)日邀請日本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也是該院胜肽疫苗實驗計劃執行者伊東恭悟來臺進行公益演講。伊東教授表示,該實驗計劃自收治第一位完整治療的臺灣鼻咽癌病友王宥鈞(Casper Wang)之後,近3年來,臺灣病人數位居該院非日本籍之首。

▲臺灣免疫細胞協會邀請日本執行免疫療法的醫師來臺演講。

根據久留米大學統計,截至今年1月共有57例臺籍患者,其中男性34位女性23位,年齡介於27至89歲若以癌症期別來看,有高達79%病人屬於第四期癌症,讓伊東教授更爲重視的是,就目前赴該院接受治療的臺灣癌友來看,病人年齡層普遍還算年輕,這也讓該團隊對於癌症年齡層下降問題提出重要警告。

免疫細胞療法是一個可以控制癌細胞或縮小癌細胞的治療方式,適合化療無效的病患,在高度管制清潔度實驗室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復雜的體外處理及擴增數目後,透過改造基因排序的方式,再行輸入體內,過程中不會產生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僅有少數病人出現發燒、皮膚紅腫等情形,但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癌患接受治療後,可拉長身體休息時間,爲下次化療做準備。臺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表示,日本2014年起由厚生勞働省醫政局實施「再生醫學等安全性確保法」,其管理嚴格並審慎嚴謹,相關實驗計劃執行者均須提出治療計劃書,由「認定再生醫療等委員會」審覈通過方可以執行,細胞處理場所亦須經優良細胞組織規範(Good Cell and Tissue Practice,GCTP)查覈通過,以確保細胞品質與安全。

▲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準教授花澤豊行醫師、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伊東恭悟醫師、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免疫專科國井直樹醫師。

目前臺灣尚未通過免疫細胞療法,但日本已有近30個經過厚生省同意並公開的細胞免疫關於癌症治療實驗計劃,包括使用NKT細胞免疫療法於肺癌的運用、T細胞免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用12種腫瘤抗原肽定製癌症疫苗治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其中千葉大學附屬醫院是用NK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頭頸扁平上皮癌,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胜肽疫苗用於治療腦癌、頭頸癌、乳癌大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 此外,日本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是自費診療,但在政府補助與醫療法人基金會、醫院等多方投入下,病人需自行負擔約新臺幣3至20多萬元不等,反觀臺灣癌症病友還在「用性命在等待」政府建立完備的法令標準,纔有可能多一項治療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