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粵經濟|佛山外貿急尋“消失的訂單”,裝備產業出海被寄望“挑大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趙曉晨 吳蓉 實習生彭梓穎 佛山報道
日前,廣東各地上半年外貿“成績單”陸續發佈。21個地市中,深圳、東莞、廣州、佛山的外貿進出口依然穩居前四,但只有深圳和東莞實現了正增長,廣州和佛山今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分別下降4.3%和24.6%。其中,佛山出口1974.7億元,同比下降31%。
而把視野放到全國來看,上半年佛山的外貿成績也相對遜色。上半年,全國外貿20強城市中,佛山外貿總額排名跌至第17位,成爲五個出現負增長的城市之一,並且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外貿增速遠低於全國6.1%的外貿平均增速。
細看數據會發現,佛山外貿承壓的原因有些複雜,既有全球貿易形勢影響,也有佛山產業偏傳統的結構因素。今年,佛山能否保住全國出口十強地位?如何翻盤?多位受訪專家認爲,結合當前國內外的市場需求,佛山可以將重心轉移到裝備製造產業上,除了繼續出口最終消費品,更要擴大中間產品和生產設備的出口,從產品出海轉向產業鏈出海,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創新和品牌意識。
外貿訂單增量不增利
“目前佛山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訂單。”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展情況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劉金山表示,今年以來,佛山企業的海外訂單整體不理想,尤其是發達經濟體市場訂單下降的影響在擴大,對企業出口造成不小挑戰。
佛山一協會上半年針對市內1000餘家中小企業的調研報告也證實,今年一季度,超過4成企業新簽訂單量與上年同期持平,近三成的企業新簽訂單量同比下降,沒有出口產品的企業比例有所提升,海內外市場需求同時出現萎縮。
訂單減少背後,國外市場需求疲軟是客觀因素,但也有佛山自身產業結構的原因。一直以來,佛山的產業結構以家電、傢俱、服裝、陶瓷等爲主,目前的貿易形勢下,它們抗擊風險能力普遍較弱,產業鏈轉移也對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造成較大挑戰。
就在今年6月底,印尼方面表示,印尼將對鞋類、服裝、紡織品、化妝品和陶瓷等進口產品徵收100%至200%的保障性關稅。而服裝、紡織品、陶瓷正是佛山的傳統支柱產業。
類似的貿易壁壘已不鮮見,家電和建材也是連續多年受到反傾銷影響,企業出口變得更加艱難。順德一家電器企業負責人就表示,2023年以來,歐美去庫存和關稅增加雙重壓力下,企業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額同比下滑了接近40%。
反映在佛山上半年數據上,服裝、塑料製品、陶瓷產品及部分家電等傳統出口產品出現顯著負增長。比如,服裝及衣着附件出口42.2億元,同比下降71.9%;陶瓷產品出口55.0億元,同比下降42.4%;塑料製品出口63.8億元,同比下降59.1%。
當然,佛山的拳頭產業——機電,尤其是家電,還是守住了江湖地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查詢數據發現,佛山的主要出口產品仍是機電,出口額高達1138億元,但是,出口額的增速卻遠不及出口量的增速。尤其是通用機械設備出現了出口數量同比增加但出口金額卻下降的情況。建築陶瓷、鋼材等亦是如此。
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佛山南海一家主打高端傢俱出口的企業外貿負責人透露,儘管公司產品定位高端,目前也遇到“壓價”的煩惱,“我們出口的全皮沙發單品價格普遍下調了200美金左右。特別是今年東南亞市場的採購商比較活躍,但他們往往對價格更爲敏感,預算相對較低,我們不得不調整定價”。
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受訪人士也提及,銷售渠道的變化或對佛山外貿數據產生影響。
近年來,跨境電商的興起爲中小企業打開了新的國際市場大門。國內外知名的跨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Wish、eBay等,紛紛選擇在廣州和深圳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廣州在2023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了2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5%,而深圳則擁有超過15萬家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在資源積累程度不一的情況下,廣深對佛山形成了較強的虹吸效應。
從調研情況看,部分企業已經與深圳的跨境電商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還有一些企業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在深圳開始電子商務分公司。而從海關納統來看,這兩種方式都會有可能出現“貨物由佛山企業生產,但以深圳跨境電商企業的名義進行申報,出口額被計入深圳的出口統計數據中”的情況。
下一張王牌是裝備製造?
無論是訂單減少,還是客單價下降,表面上看都是產業結構傳統的問題,但橫向對比同樣從傳統產業中孕育生機的長三角城市,佛山的深層次問題在於企業主動性不夠、產品缺乏核心科技支撐、品牌影響力不夠。
不過,在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新的、順應形勢的變化正在發生。
首先是中小企業的態度。
以往,出海活躍度高的集中在那些實力強大、有海外市場基礎的龍頭企業,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主動出擊。
其次是生產模式的轉變。
前些年,在品牌出海的理念影響下,一批佛山製造業企業積極打造自主品牌。但對於佛山廣大中小微企業而言,這條路極爲艱難,在激烈的全球競爭面前,不少佛山工廠轉向承接代工訂單以尋求更穩定的業務來源,有受訪的家電企業就反映自主品牌銷量不太理想,反而代工訂單比較穩定。這導致佛山外貿還呈現出加工貿易回暖的特點,今年上半年,佛山一般貿易同比下降25.2%,但加工貿易同比增長8.4%。
最顯著的當屬數智化轉型的普及情況。
根據佛山市工信局最新發布的消息,全市6543家規上企業已實施數改智轉,佔比超64%,成爲企業降本增效的一個重要抓手。
但這隻能解決眼下的痛點,從長遠來看,佛山仍需開闢新的增長點。
“當前的市場競爭已不是簡單的生存競爭,而是轉變爲質量和創新的競爭。企業需要在‘更好’與‘更具創意’的深層次競爭中取勝。”佛山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樑偉雄說。
“當下的出口模式已經從消費品出口爲主,向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並重轉型。”劉金山也表示,佛山企業不僅要繼續出口最終的消費品,還要擴大中間產品和生產設備的出口,從產品出海轉向產業鏈出海,將整個生產鏈條,包括技術、設備、服務等,向國際市場拓展,從而實現從單一的產品出口向綜合的供應鏈輸出轉變,“出口一臺機器所創造的價值,比出口上萬條褲子所創造的價值可能還要高”。
這也是佛山的優勢之一。裝備製造產業集羣是佛山兩大萬億產業集羣之一,涵蓋了從原材料加工、零部件製造到整機組裝的全鏈條,形成了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
而在需求側,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對先進的製造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時,發達經濟體在推進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背景下,對高效率、高精度、環保型的裝備產品也有着持續的需求。
與之對應的是,今年上半年,佛山出口包裝機械9.78億元,同比上升17.36%,出口機牀16.85億元,同比上升1.4%。在此前,2022年、2023年,佛山機牀出口數量和總額同比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包裝機械出口總額也保持較大增幅,這從側面證明佛山企業生產製造的裝備附加值高,在產品質量和性能上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這也意味着,產業鏈配套出海或將成爲佛山下一個“最優解”。佛山裝備製造業有望憑藉在技術創新和定製化服務方面的優勢,特別是在機械裝備、自動化生產線、智能製造系統等方面,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
但挑戰也不小。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對數據保護和隱私進行立法,給企業出海經營帶來了合規性壓力。缺乏出海人才、建設項目的資金匯兌和融資等因素也共同推高了出海成本並增加了經營風險。所以,在受訪人士看來,裝備製造出海前景廣闊,但尚需時日,企業需要堅持“長期主義。”
劉金山認爲,佛山裝備製造企業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時可以採取“以大帶小”的模式,即利用規模較大或中等規模企業的國際化擴張,帶動當地小型配套企業實現共同增長。這一過程中,佛山企業可通過戰略性聯合股權投資,在海外合資建廠,以此優化成本結構,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政府應積極促進海外倉等設施的建設,搭建企業“走出去”的新驛站。由政府主導對現有跨境物流運輸方案進行優化與整合,從而提升整體的規模經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