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選主題辯論:"在家上學"在中國是否行得通?

金翼獎2011本站教育年度大選頒獎典禮

本站教育訊 2011年12月16日,“金翼獎”2011本站教育年度大選頒獎典禮在中國大飯店舉行。18個獎項在頒獎典禮上一一揭曉。頒獎典禮現場還就今年熱門的在家上學話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熊丙奇、程方平王曉峰王立宏四位學者和家庭教育專家就這個話題展開正反方辯論,現場觀點交鋒,激情洋溢,給網友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主題辯論嘉賓陣容

正方嘉賓:支持在家上學

一辯 熊丙奇先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二辯 王曉峰先生:北京日日新學堂校長

反方嘉賓:反對在家上學

一辯 程方平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二辯 王立宏先生:南京工程學院前任團委書記

辯論焦點一:在中國,在家上學是否行得通

正方:在家上學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個性化教育模式

熊丙奇:第一,我們知道隨着社會發展,每個家庭都有多元的教育需求,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實際上是無法滿足所有家庭個性化教育需求、多樣化教育需求。就以美國來說,美國學校教育個性化和多元性比較強,就是在美國的在家上學也極其發達,在2003年在家上學規模達到110萬,2007年在家上學規模達到150萬,而現在在家上學的規模達到200萬,由此可見,我們這種隨着社會發展,個性化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第二,對於中國教育來講,其實大家知道雖然我們在1987年推進素質教育,但是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面素質教育是轟轟烈烈,應試教育踏踏實實,由於我們只有單一的評價標準,因此很多學校是千校一面、千師一面,對於學生的個性和興趣不是發展,而是某種程度的扼殺,因此在家上學更成爲我們發展學生興趣和個性的非常重要的選擇。

王曉峰:我給熊教授觀點提供一些例子,因爲我在做一些事情。第一個我講的是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就是由於他的個性,他對於認知是比較發達的,比如他識字,一般孩子一個字看10遍、20遍可以記住,他可能要100遍,甚至100遍記不住。但是,這個孩子情商發展非常完善,包括他對人的理解,你給他講一個故事理解的非常透,而且有自己的見解。我不知道這樣的孩子在傳統學校中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個小男孩,這個男孩是在北京非常著名的小學上一年級,當時這個孩子父親找我的時候跟我講這個孩子上不了學,因爲老師不能接受他很多的行爲,因爲這個孩子太好奇,什麼事情都問老師,什麼事情都想動一動,都想摸一摸,結果老師就覺得這個孩子非常有問題,就讓家裡面去測他的智商,說你們家孩子智商有問題。經過幾次沒有辦法,家長帶着孩子真去測智商,結果出來這個孩子智商是140。他爸爸媽媽因爲都是北大畢業生,他就很痛苦,他說你看我的孩子該怎麼辦?後來這個孩子轉到了我的學校,經過不到一學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我就是說這種個性化的教育能成就每個人,而我們傳統的一體化的、一刀切的教育是不是會淘汰很多的人呢?

反方:中國的現實還沒有爲家庭教育做好充分準備

程方平:在家學習,雖然有這樣的社會現象,但是在我國現在的情況下,由於沒有法律支持,所以這個首先第一點就是不合法的。剛纔熊先生講在美國有很多人在家裡面學習,美國的社會和美國教育界準備了幾十年,美國上世紀70年代曾經通過了一個家庭教育發展,他是從法律和社會做了充分準備來支持在家上學這種行爲的。

第二,我們的孩子不管是用什麼樣的形式,後面都遇到考學的問題,所以考學的問題不是在家上學就不會遇到了。再有,孩子的發展最後是要社會化,他不能一輩子都在學習、學習、學習,他是要去工作、要去生活。社會化就需要走出家庭,跟同學,跟老師去接觸,這樣才能社會化,如果社會化完成的不好,他學再多的知識,他也不能很好的走入社會,這對他人生髮展是有影響的。

所以,我認爲在家上學第一是於理、於情、於法都有問題。第二,中國的現實還沒有爲家庭教育做好充分準備。

王立宏:剛纔聽了正方兩位老師的一些說法,因爲我的經歷比較多一些,在大學管了16年學生以後,現在專門出來研究小孩,剛纔講的只是個體,這不僅僅這兩個,還有很多個例,但是這些個例不能說明適合在家上學,因爲在家上學是比較大的概念。

從教育目的來講,教育是爲了讓小孩融入社會,學會生存,再服務於社會。在家上學的融入社會的過程很困難,很難融入進去,社會經驗,以及和其他人交流的經驗,靠家長說教和書本上肯定不行,需要自己實踐。第二,如果在家上學,如果父母就不是很完整的教,教出來的孩子就是直線思維,這樣對這個社會是不是很好?如果教孩子的人是很完美的人,他教出來的人能不能適應這個不完美的社會?這是一個問題。所以,從教的角度來講不是很合適,因爲現在我做一些教育實驗,有100多個教育樣本,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後肯定有一個問題家長,孩子受家長影響比較大,所以人對子海域的影響很大。在家裡面一個小環境裡面長出的孩子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爲在管學校過程中出現問題比較多。

辯論焦點二:在家上學,與義務教育法衝突,能否解決?

辯論焦點三:在家上學,心理問題、社會化問題如何解決?

觀點總結:值得探索,但整個教育界都要爲之努力

辯論焦點二:在家上學,與義務教育法衝突,能否解決?

正方:法律困境可以解決

熊丙奇:剛纔反方講的幾個觀點,確實需要進一步推動和解決,首先是法律問題,首先是在家上學在我們義務教育裡面是不支持的,但是義務教育法會修訂,以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教育改革需要,因此如果我們修訂了義務教育法,法律的困境就會解決。

其次,對於我們現在在家上學的質量保證的問題,如果有法律的保障,可以對他父母資質課程體系、社會評論有一個保障。第三,有了法律保障之後,在家上學可以視同意義微型學校,可以和我們體制內接軌,由於現在沒有這個環境,使得我們在家上學是體制外的學校,有些孩子在家裡面讀兩到三年,然後再參加公開學校,再參加高考,很多學生的成績高出公開學校孩子的成績。而且在家上學可以利用很多資源,包括父母可以用更個性方式針對自己的孩子,我們千萬不要強調他的共性而忽視了個性。因此,以上的問題隨着我們在家上學的推進,我們立法保證的推進,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只要我們重視個性化教育發展,這些不是問題。

反方:法律問題不好解決

程方平:我首先非常讚賞對方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想說我們的教育改革其實任務挺重,有很多基礎工作要做,剛纔正方提到法律的修改,我覺得在我們國家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好解決。因爲,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實現基本掃除文盲和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的時候,當時就扣了一批家長,這些家長就是因爲沒有送孩子上學,大部分是農村的家長。這個問題說明什麼?說明我們要執法,家長不送孩子上學,這個在現行法律當中違法,如果是違法,肯定要受到法律制裁。有可能五年、二十年以後會出臺中國家庭教育法,這需要一系列準備,包括法律準備、政策準備和社會準備,包括每個家庭準備。

只有探索之後纔有法律出來。比如美國家庭教育法裡面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第一,家長的教育理念不能像我們望子成龍、望子成鳳,我們不斷給孩子加強背誦的東西而忽略身體鍛鍊,現在我們出現很多這樣的問題。第二,家長要有這方面基本的資歷和基本的能力,或者像過去那樣,請家庭教師。這個怎麼保障?因爲國家出臺法律是要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剛纔我們舉的一些例子,個例有時候不太說明問題,因爲我們立法主要是保護各方面利益。再就是剛纔大家都提到了爲什麼要在家上學?因爲我也曾經採訪過美國的家庭的老師,他自己的孩子自己來教,主要是他的個性化得不到滿足和尊重,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學校教育可以改的,因爲在中國的教育和世界上其他教育界,在這方面都有積極探索。我們不能說老王得病讓老李吃藥,學校教育的問題應該在學校教育層面解決。

辯論焦點三:在家上學,心理問題、社會化問題如何解決?

觀點總結:值得探索,但整個教育界都要爲之努力

辯論焦點三:在家上學,心理問題、社會化問題如何解決?

正方:心理問題不在於在哪學,在於是否真的關注孩子;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心理問題。

王曉峰:您覺得現在的孩子在傳統學校裡面的心理問題不嚴重嗎?這個問題不在於在哪學,在於我們是不是真的關注這個孩子,而這種在家裡面,甚至是一種小規模的學校,我們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比如像在我的學校,我們老師對於孩子真是瞭如指掌,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非常全面的關心和照顧,我們的孩子非常健康、非常快樂。

社會化的問題,現在是我們把學習、教育、生活分離,這纔是問題的根本,我們個性化的教育生活和學習是一體的,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學習是他生活很重要一部分,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社交,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甚至有國外的朋友,他們接觸面並不少。從我實踐的五年來,我們孩子不存在任何社會化問題,而且我們孩子到了所有的地方都是受歡迎的孩子。

熊丙奇:應該說他有個性需求,我們不要認爲所有孩子都適合學校教育,也不要認爲所有孩子都適合家庭教育,我們只是把家庭教育作爲一種選擇,家庭對於這個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甚至自己家庭背景,甚至他可能有的宗教信仰,來選擇是否進行這種模型,我們提供一個多元化選擇,而不是所有人一刀切進行一樣的教育。不能說一個孩子有在家上學的問題,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有這個問題,不要認爲一個孩子有心理問題,就認爲所有孩子都有心理問題,我們不要用一個模式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們要提供的是多元化的需求,家庭教育就是一個選擇的空間。

反方:家庭教育可以爲學校教育錦上添花,但不能替代學校教育

程方平:我們現在談國家出臺這個政策可不可行,比如孩子在家庭可以關注他的教育,但是我們關注的孩子心理問題,孩子在小學、幼兒園的時候依附性是比較強的。

程方平:中國有一句話叫做異子而教,他反應了親子關係如果不進行適當調整,他是不適合教育的,因爲他裡面有情感,這種情感有時候會代替理智,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傳統的經驗。在這個方面如果家長素質沒有普遍提高,我覺得在中國現在是不適合大力提倡在家學習的。

王立宏: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進行教育的時候,他完全可以給學校教育錦上添花,可以上學校教育變得更美好。

熊丙奇:第一,要規定哪些家長是具有資質來進行在家上學,不是所有家長都允許。第二,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可能承擔孩子的所有教育,因此在家上學其實還要其他的師資,還有其他教育資源輔助,比如說他可以教語文和數學,但是音樂、美術他不能上,他要請別人上。另外,整個社會也共圍繞着在家上學提供很多課程資源,比如網上教學,還可以進行很多類似的服務機構。因此,我們不要以爲這個事情有很多的問題,把問題擴大化了,因此把個性化的探索扼殺了,我們說它是值得我們探索的模式,是不是在全中國所有家庭推廣,千萬不要走到這個極端上面來。

觀點總結:值得探索,但整個教育界都要爲之努力

觀點總結

正方總結:個性化教育是中國未來教育趨勢,值得探索

熊丙奇:第一,個性化教育是中國未來教育趨勢,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我們整個社會教育,他都應該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因材施教就是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個性,讓每個孩子更加完善,做到他的最好。

第二,我們目前在家上學就是跟我們學校教育一樣,是對我們個性教育一種探索,因爲我們學校教育的時候,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也希望學校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他們也在推行個性化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要排斥有一種在家上學的方式,也是可以作爲個性化教學的探索,不要扼殺掉,不僅僅載體之內,在現有學校教育進行探索。

第三,我應該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家庭嘗試這種探索,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爲今後的立法做準備。如果說我們以現有的法律法規都不允許爲前提,來扼殺在家上學的個性化探索,中國所有的改革其實都可以停下來,因爲我們注意到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倡的所有改革都是和現行的法律法規都是違背的,如果要符合現有的法律法規,就不是改革了。因此,我們要有發展的眼光來積極的看待在家上學的問題,當然我們需要他規範,不要在家上學步入誤區,以便影響整個社會對於在家上學的看法。

反方總結:個性化教育需要更多保障,整個教育界都要爲之努力

程方平:其實熊教授講的目標是大家贊同的,但是在家上學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應該值得慎重考慮的問題,其實大家想想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當中,假期都在家上學,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充分利用。第二,關鍵是在家上學需要有法律保障、家長素質的保障和納入整個體制的保障,這些保障是應該先做的。最後,個性化發展的目標,在學校的改革當中是可以達到的,如果整個教育界都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可能家長們這樣的想法就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