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步頻步幅的網紅,故意忽略了什麼?!

因公衆號功能優化,

第一時間獲得精彩實用的內容推送

步頻和步幅作爲跑步時最重要的兩個參數,對跑步力學和損傷有着重要影響。

一、步 頻 與 步 幅

步頻指單位時間內的步數,一般用步/分鐘來表示。步幅指同一只腳兩次連續觸地之間的距離,一般用米表示。

討論步頻與步幅問題的前提條件是:

恆定速度下,步頻和步幅呈負相關關係,即步頻增加則步幅減少,反之亦然。

無論是即刻改變還是長期訓練,在恆定速度下,增加步頻或縮短步幅後,與損傷相關的參數如地面反作用力、負載率、膝關節接觸力、足底壓力以及髖內收角等顯著降低,可能降低跑步相關損傷風險。跑步損傷風險客觀存在。63%的跑者有過下肢損傷史。根據有限的科研成果,

能顯著引起力學改變的步頻最小變化量爲 5%~10%。

跑步損傷多爲過勞性損傷,其原因大致可歸爲三類:訓練、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因素。在生物力學因素中,衝擊力和負載率與損傷有着密切關係。有應力骨折、足底筋膜炎、髕股關節疼痛及慢性疲勞性筋膜室綜合徵史的跑者,面臨的損傷風險更大。其中, 衝擊力主要受速度、跑鞋、路面、坡度、跑姿、步幅、步頻等影響 。

二、改 變 與 影 響

衝擊特徵在後跟着地跑步,衝擊力峰值隨步頻的增加而降低。足中着地和前掌着地跑步,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的負載率也隨步頻的增加而降低。前後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也受步頻和步幅的影響。制動力隨着步頻的增加而降低,意味着阻力與克服阻力做功減少,對提高跑步經濟性有積極作用。關節能量吸收也隨步頻的增加或步幅的減少而降低。

總之,步頻增加或步幅縮短可以減小衝擊。

運動學觸地時間隨着步頻的增加而縮短。這對提高跑步經濟性有積極作用。

關節力學膝關節由髕股關節和脛股關節組成,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也是跑步損傷頻發的部位,步頻和步幅改變能影響膝關節力學特徵。步頻增加或者步幅縮短可以顯著性降低膝關節力和壓力,

這可能爲跑者預防膝傷和傷後康復提供參考。

足是跑步時唯一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位,步幅縮短/步頻增加後,足底壓力下降,跟腱的峰值應力和應變顯著性降低,髖關節峰值內收力矩和內旋力矩也隨步頻增加而降低。

總之,在恆定速度下,步頻和步幅呈負相關關係,改變其中任何一個,就能引起下肢力學參數的變化。增加步頻或縮短步幅,不論是短時間調整與長期訓練改動作,都能得到相似的變化結果;可爲應力骨折、髕股關節疼痛以及足底筋膜炎等損傷的預防與康復提供參考。

不過,在某個恆定速度下,步頻/步幅的最優範圍到底該是多少,有待進一步研究。

文/王俊清 張希妮 羅震 傅維傑傅維傑,上海體育大學運動科學學院教授、博士。

圖/pinterest

**當然,有了不適,還是得排隊掛號,開單拍片和檢查診斷,用經過科學方法與數理統計驗證的現代治療技術對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