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壁清野vs.開放磁吸 兩岸拔河

政府執政已超過兩年,兩岸關係冷到極點,官方半官方溝通管道中斷,還出手卡海峽論壇、阻大陸臺商回臺徵才,最近甚至關切赴陸學生激增的明星高中校長。蔡政府對兩岸交流採堅壁清野,大陸只好加速推動臺胞國民化,直接爭取臺灣民心

蔡政府執政以來,不斷爲兩岸交流活動設置障礙,不是出手卡關,就是派員關切,搞得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影響所及,讓各界開始出現「綠色恐怖」質疑和批判,也讓兩岸關係不僅冰凍無法向前,甚至有倒退回扁朝跡象

民共之間不僅沒有政治基礎,連基本互信也付之闕如,經過這兩年觀察,儘管大陸尚未完全對蔡政府關閉大門,但基本已不抱希望。大陸現在集中心力單方面、直接對臺灣民衆「做工作」。

這體現在今年初大陸國臺辦主動公佈「惠臺31條」這部綱領性政策文件,各省市區臺辦今年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配合中央、推出「惠臺31條」在地方落實的施行細則,預定年底前全面實施

「惠臺31條」是吸引臺商、臺乾和臺生前往大陸發展、就業和生活主要政策,至於如何把已到大陸發展和求學的臺灣人才留下來,或提供更便利在地生活條件,正是推動「臺胞國民化」主要目標

從已在涉臺智庫行政單位進行研議的「臺胞證改18碼」,到最近傳出陸方考慮給「有家難歸」臺胞身分證,都是推動「臺胞國民化」政策思維一環。

面對蔡政府對兩岸交流採堅壁清野,大陸推動「臺胞國民化」加以因應,試圖掌握對臺政策和兩岸關係主導權,直接訴求和爭取臺灣民心。只不過,大陸核發身分證給臺灣民衆,可能改變部分臺灣人的認同,以及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但也可能讓臺灣內部更分裂和對立,後續效應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