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能否擊敗蘇57?一場既聯合又鬥爭的競賽
蘇-57(左)與殲-20(右手在俄中兩國之間的相互評價有着科技與政治的複雜關係,(圖/合成圖)
俄羅斯第5代戰機蘇-57在國內外飽受質疑,但鄰近的中國大陸卻普遍給予相當寬容的評價。雖然如此,俄專家們卻未因此投桃報李給予殲-20任何好評,其中原因除了殲-20仍使用俄製發動機之外,俄方也認爲殲-20開發團隊模仿了俄5代戰機原始方案中的設計。殲-20與蘇-57既有技術上極複雜的關係,政治上俄方也有意向大陸輸出蘇-57,這使得2款戰機的比較難以呈現客觀的評價。
美媒《國家利益》報導指出,蘇-57在俄軍擴大采購後,量產的數量比早先預期的要大得多,莫斯科也正在努力將這架第5代戰機對外推銷,對象包括土耳其、印度與中國大陸。
報導說,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是俄製武器大買家,過去幾年裡大陸媒體因而相當熱衷於追蹤蘇-57的發展,對蘇-57的評論也大都屬正面評價。但是,俄羅斯如何評價大陸自制的殲-20?這個問題雖然偶爾出現,但顯然多數俄國專家對此議題並不熱中。
報導指出,見諸媒體的俄羅斯對殲-20評價都不太高,俄軍事媒體《RG》最近有關大陸是否進口蘇-57的報導中認爲,蘇-57既不會比殲-20好,也不會比殲-20差,兩者在不同的操作目標上會有不同的表現。殲-20的設計是隱形導彈平臺,可以穿透精密的防空系統,摧毀敵方準關鍵基礎設施或軍事資產;蘇-57則是空戰優勢平臺,除了隱形和地面攻擊功能外,有更好的空中纏鬥能力。因此,中共空軍不應購買蘇-57,而是應該增加購買殲-20。
俄羅斯的專家們談及殲-20時,最常提到的有兩件事。首先,中共的殲-20設計從2000年俄羅斯5代戰機計劃中汲取了很多靈感,俄羅斯《祖國兵工廠》雜誌副總編輯德羅茲堅科(Dmitry Drozdenko)對《衛星通訊社》說,殲-20的設計大量來自於俄羅斯未採用的米格-1.44方案,該方案最早是爲競標PAK-FA專案而來,曾於2000年進行首飛。中共殲-20除了與它有相似的鴨翼構型與尾部設計外,兩架戰機之間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
其次,中共官方雖未正式宣佈,但外界與媒體都知道殲-20採用俄製AL-31F發動機,中共在這款發動機上大約花了50億美元。
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也迴應上述的說法,指出殲-20確有MiG-1.44獨特的鴨翼氣動設計與AL-31F發動機,但未提及中共在設計方案上是否徵詢過俄羅斯的戰機設計專家。
報導指出,媒體一直傳出殲-20計劃更換大陸國產的渦扇-15發動機,但由於這款發動機尚未十分成熟,可靠性不夠,只好以較低階、推力較小的渦扇-10B發動機做爲量產殲-20時的代用品。
目前看來莫斯科無意進口大陸制的殲-20,卻很想把蘇-57賣進中國大陸。不過要大陸花這筆錢,還需要足夠的理由證明蘇-57擁有殲-20所缺乏的能力。目前俄中軍事關係發展過程中,兩國5代戰機的較量已幾乎可以平起平坐,雙方應該都不會想當小老弟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