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稱部分班級攀比之風較重 孩子沒手機被同學嘲笑
有家長反映,一些學校一些班級攀比之風較重 沒有手機的孩子被同學嘲笑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我的玩具比你的貴,也比你的漂亮。”、“隔壁小新爸爸開的車是奔馳,爸爸你也換車吧。”“你爲什麼沒有手機,因爲你家很窮嗎?”……當這些話語從稚嫩的孩子口中說出,作爲家長的你有沒有引起重視?雖然專家表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心理狀況,但如果社會、學校和家長不積極引導,孩子有可能過早地被“物質化”。本期的家長學校,就來看看如何應對孩子間的“攀比風”吧!
故事1
比誰的手機好
沒手機的孩子被同學看不起
最近,南寧市民潘女士過得不太輕鬆,主要是因爲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三天兩頭吵着要買手機。兒子說了很多理由:拿父母的手機玩遊戲,經常會因爲大人要接電話就被中途打斷;有時候,家長不允許下載一些遊戲,他希望擁有自己的手機,有更大的自由。兒子還說,如果父母擔心買了手機後他會玩遊戲太多,那他平時就把手機關了,週末再玩。
既然手機使用率不高,週末用父母的手機玩就可以了,爲何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手機?在潘女士的再三“盤問”下,孩子終於道出實情:班上50多名同學中,有20多人已有手機,有的同學甚至帶iphone5s到學校。潘女士的兒子說,班上一名有名牌手機的同學還嘲笑他:“你們家爲什麼那麼窮,連手機都買不起?”這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覺得在學校沒手機被同學看不起。
兒子的一番表白,讓潘女士很震驚。其實,按她家的經濟條件,給孩子買手機根本不是問題,但爲了面子去買,她又覺得這對孩子不好。“難道買了iphone5s,就能讓兒子在同學面前擡起頭?”經過一番溝通,孩子同意手機購買計劃推遲。但看着兒子失落的表情,潘女士很難過也很困惑: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故事2
比誰家汽車好
有些班級攀比風氣重
其他孩子在學校裡是否也有攀比風氣?記者在本報《家長學校》QQ羣裡拋出這一問題後,羣裡的部分家長表示,攀比之風確實存在。
網友“逍遙夢”介紹,她的女兒秋季學期就讀小學五年級了,孩子班裡有10多個孩子是有手機的,這些孩子大多數也會帶手機去學校。女兒回家就說:“班上的某某家裡真有錢,拿名牌手機去學校,媽媽你什麼時候也給我買一個?”“逍遙夢”只好引導孩子說,現在拿手機去學校還沒這個必要,等長大一些真的需要用時再買。
還有部分家長認爲,孩子之間出現攀比情況,其實不僅體現在手機上,比玩具也是一方面。一位家長表示,別人有新款陀螺,自家的孩子也想有,結果家裡光是買陀螺就花了一兩千塊錢。
“因爲班上的同學家庭條件都不錯,我的孩子所在的班級感覺攀比風氣比較嚴重,孩子經常回來和我抱怨說,自己用的東西不夠好。”一位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家長很是苦惱。家長說,無論是學習用品還是家長開的車,只要不是好的,自己的孩子就會被同學奚落,孩子在學校很不開心,自尊心受到很大打擊。但是,作爲家長的他,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老師說
關鍵看老師
遏制攀比風,老師的作用很關鍵
在南寧某小學從事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基本沒有專門針對這個主題開展過教育引導的主題活動,“不專門說還好,一說了其他的孩子就會效仿。”這位老師說,雖然學校層面沒有做這樣的工作,但是班主任會以班級爲單位進行引導教育。
在這位老師看來,孩子之間的攀比是否嚴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和班主任的重視及要求。“有的老師自己都在攀比,比誰的手提包貴、誰開的車好,這對學生物質觀念的導向性起到很大的負面作用”。
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張玉蘭老師有着20多年的班主任帶班經驗,對於孩子之間有時候會出現的互相比較的情況,她個人認爲不應該上綱上線。“孩子有時候只是看到別人有了想要,這種思維很單純。”比如,有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她會在班會上和家長們說明班級管理要求,因爲學校有校訊通,希望家長們儘量不要給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如果爲了能和孩子及時聯繫必須帶手機的,則班主任、家長和孩子3方當面講好,定好規則。
“孩子這個年齡階段,互相比較的情況會有出現,遇到這樣的情況,班主任應該重視。”張玉蘭的做法是,首先作爲班主任,要給予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們比物質生活不算本事,要比學習;其次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建議家長適當介入;最後,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課餘活動的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專家說
家長要“動腦筋”
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攀比
南寧市育林園教育培訓中心的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黎銀燕認爲,孩子在物質上的攀比現象很普遍,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也比較正常。
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喜歡玩玩具,看見別的孩子有新玩具,他也會想買。但是玩具是永遠買不完的,家長滿足了一次,那麼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家長要麼一下嚴厲拒絕,要麼每次都滿足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妥當的。
那麼什麼樣的做法纔是妥當的呢?黎老師認爲,一些比較小的孩子想買玩具,可能他們不是真的那麼想要,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如果是因爲別人有自己也想有,那麼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可以適當買一些適合自己的玩具,如果玩膩了,可以學會分享,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或者換着玩。此外,一家人在教育方式上要統一,如果爸爸媽媽不給孩子買,孩子就會叫爺爺奶奶幫買;要是每次爺爺奶奶都幫買,那麼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話就會慢慢不管用了。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攀比心理,在物質上追求越來越高,家長又該怎麼辦呢?黎老師建議,對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爸爸媽媽工作比較辛苦,但是再苦再累我們願意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同時,家長可以關注到孩子的優點,把錢花在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上,這樣孩子的關注力會發生變化,對物質上的過分追求也會慢慢淡化。
在一些家境比較優越的家庭,黎老師認爲,在這樣的家庭裡,父母往往會盡量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孩子平時零花錢多,就會請同學吃飯、玩樂,身邊圍繞着很多朋友,孩子會有很強的優越感,他會認爲朋友是通過錢來結交的。如果形成了這樣的心理,孩子會以爲所有問題都能用錢來解決。一旦父母不再給孩子零花錢,他就會感覺孤單,認爲交不到朋友。黎老師建議,這時候家長需要多給予孩子關注,家庭氛圍不要太多冰冷,教會孩子如何跟別人相處。
在學校方面,管理上可能有條條框框限制住孩子,黎老師認爲,學校還可以給孩子組織多一些適合他們的活動;比如故事會,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去發現他們身上不同的閃光點,讓孩子對別的事情有期待,慢慢去淡化他們對物質的過分關注。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胡玲玲 關海芳 實習生 磨嘉 朱歡 鍾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