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自詡文化首都 南市畜牧自治條例擬修正宣示大於實質

南市畜牧自治條例擬修正,宣示意義大於實質。記者謝進盛/攝影

臺南市新設置畜牧設施管理自治條例擬修正草案,針對目前畜牧設施申請離聚落(住宅區)最短距離,擬由目前400公尺,若爲指定國定民俗所在則修正爲1500公尺,今在公聽會上正反意見交鋒;仔細檢視相關內容,宣示意義大於實質,關鍵還是要回到畜牧場防污源頭管理。

據悉,截至今年6月,文化部登錄的全臺重要民俗共有24項,南市目前有西港刈香、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東山吉貝耍西拉雅夜祭、南鯤鯓代天府、學甲慈濟宮上白礁、南關線三大廟王礁暨遊社共6項。

也就是說,全臺24項中,南市就有6項,佔比達1/4。再進一步檢視,當中除南關線三大廟王礁暨遊社,其餘都在溪北地區。

而南市溪北地區除新營區就縣治所在,多數區域大爲傳統農村聚落,與溪南大都都會人口稠密,可謂南轅北轍,也因此溪北爲畜牧場大本營並不意外。

而這次公聽會上,要求修改新設置畜牧設施管理自治條例第五條,針對國家重要民俗場所所在周界設畜牧設施最短距離,建議從400公尺拉大爲1500公尺,圍牆高度由目前1.5公尺拉高至1.8至2.4公尺,被外界視爲「吉貝耍條款」,牽動業者敏感神經。

但再仔細檢視對照;西港刈香遶境,由西港慶安宮領銜,其本身位居西港鬧區人口稠密處,周圍原有腹地,本來就少有適合設置養雞場等畜牧設施,不論400或1500公尺,實質變化並不大,且位處市區,要審覈過關難度頗高。學甲慈濟宮上白礁也是類似情形,總結來說,若以輕重緩急來說,加強源頭管理,恐纔是癥結所在。

回到問題本質來看,南市雖貴爲六都,因都市發展現況及人口數,除遠遜雙北,更老早被臺中、高雄甚至桃園拋遠看不到車尾燈,六都迄今唯一沒有捷運的臺南,曾是臺灣第一個城市,當年升格爲直轄市就是因豐富的文化底蘊受青睞,文化與美食,更是南市睥睨各地的珍貴資產。

賴清德總統任臺南市長時,曾自詡南市是臺灣的「文化首都」,迄今也讓不少臺南鄉親琅琅上口。這次草案擬修正,突顯南市身爲「文化首都」的高度,重視無形資產,只是,未來能否真正上路,後續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