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收緊下併購窗口再啓,多重難點亟待解決
上市“入口關”收緊,IPO鏈條上的各方都在尋找新出路。一、二級市場中,投資人和投行人將目光投向了併購重組;企業層面,一些上市折戟的擬IPO企業也不再執着於“衝A”,轉而成爲併購標的,“曲線”接觸資本市場。
種種政策信號也指向鼓勵併購。今年4月,新“國九條”提出,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6月,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明確將更大力度支持併購重組;緊接着,“創投17條”提出拓寬併購重組退出渠道。
具備產業邏輯、基於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的併購重組,被認爲將是主流方向。金浦智能總裁田華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PE/VC基金通過併購實現項目退出的案例顯著增加,而且現階段的主流是產業鏈縱向或橫向整合的相關性併購,跨行業(甚至是跨國跨行業)併購已經不再被市場認可。
但併購的達成並非易事,部分A股公司嘗試跨界重組,僅幾個月便匆匆終止。併購重組背後也涉及各方利益和訴求難以達成一致、相關方專業能力和資源欠缺、整合難等多個痛點、難點。
投行、創投:IPO和併購兩條腿走路
在IPO階段性收緊而多項政策鼓勵併購重組的背景下,投行和股權投資機構將目光轉向併購重組,投資策略也在發生變化。
薛東是一家大型券商投行的高管,今年以來,他和團隊成員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變化。以往,在IPO大年裡,投行業務的重心在挖掘優質擬上市企業,但伴隨IPO收緊,薛東告訴記者,團隊計劃將業務向併購重組傾斜。
投資圈也在併購領域尋機。創投人士郝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投資圈有較多的項目在籌劃出售事宜,有些公司因無法上市,便選擇被併購。”他說,其所在機構正在跟幾家上市公司談併購事宜,也計劃成立併購基金,以更好地抓住併購重組的機遇。
“目前,我們是IPO和併購兩條腿走路。”盛山資本合夥人于越對第一財經稱,通過集中投資的方式將資金分配給重點投資的企業,然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投後管理,助力企業成長,能上市則推動企業上市,若無法上市則走併購的路徑。
于越說,對於有些優質的企業,其所在機構還會幫助企業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做大做強,從而實現上市目標。
IPO和併購重組被認爲存在“蹺蹺板”效應,不過,在業內看來,企業併購重組的需求長期存在。
“其實,無論IPO是否收緊,硬科技領域都有併購的需求和空間。”田華峰分析稱,由於一些細分領域的龍頭已經在科創板上市,因此,排在這些企業後面的同行(即使有一定盈利規模)本身也很難再上市。
“很多有一定技術壁壘但是市場空間不大的‘小而美’的創業企業,也就只能是併購標的了。”他說,同時,相對於跨國產業巨頭而言,中國製造業的很多領域、產業集中度還較低,使得這些領域的龍頭企業(包括上市公司)有足夠空間通過併購整合提升市場份額和綜合競爭力。
基於上述背景,在機構看來,國內併購重組市場有很大前景。
在於越看來,未來無法上市或者質地一般的企業大概率方向是被併購,未來中國併購整合市場可能會逐漸紅火起來。
另有投行高管告訴記者,投行生態正在改變,其中一個趨勢便是更加註重加強併購重組業務的發展。
“當下投行面臨週期性困境,我們的應對舉措之一便是加強併購重組業務的發展,政策也鼓勵支持,所以我們要盡力抓住機遇,儘快改變投行業務團隊對IPO業務標準化模式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通過優化激勵機制引導投行業務人員積極開拓併購重組業務。”薛東說。
IPO撤單企業轉向被併購
企業層面,今年以來,一些“衝A”未果的公司,被上市公司“吃下”成爲併購標的。
例如,上市不到一年的永達股份近期拋出併購計劃,瞄準了三度衝刺IPO均折戟的江蘇金源高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源裝備”)。
永達股份7月下旬稱,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葛豔明或其指定方持有的金源裝備51%股份,交易價格尚未確定,目前交易尚處於初步籌劃階段。永達股份於2023年12月12日登陸深市主板。而此番成爲被併購方的金源裝備,曾三度衝擊A股上市,均以撤材料告終——2009年、2011年和2021年,其先後衝刺創業板、中小板和創業板IPO。
還有一些IPO撤單企業,被港股上市公司“相中”。
去年12月,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受理半年之後,山東青鳥軟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鳥軟通”)撤材料,上市之路因此終止。
雖然IPO夭折,但僅一個月後,青鳥軟通就被央企收購。公司今年1月底披露,環球醫療(02666.HK)全資子公司中國環球租賃有限公司(下稱“環球租賃”)與公司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交易完成後,環球租賃將持有青鳥軟通51%股權,成爲後者控股股東。
不過,併購的達成並非都是一帆風順,有些上市公司欲併購擬IPO企業,但交易最終告吹。
就在上月中旬,登雲股份稱,公司終止收購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速度科技”)74.97%股份,給出的理由是,因市場環境較交易籌劃之初發生較大變化,現階段繼續推進交易不確定性較大,經與標的公司實控人協商一致,公司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今年4月下旬,登雲股份披露交易預案,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速度科技控股權。被收購方速度科技,曾於2021年衝刺創業板IPO,但次年主動撤單。
從年內併購重組市場情況來看,目前,A股披露重組事件的公司數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Wind數據顯示,以最新披露日期爲準,今年前七月,共計122家A股公司披露了重大重組事件進展,其中,45家公司爲年內首次披露重大重組事項,較去年同期的66家披露重組進展、18家首次披露的公司數量,分別增長約84%和150%。
政策層面,今年以來,併購重組政策暖風頻吹。4月出臺的新“國九條”提出,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6月下旬,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明確提出將更大力度支持併購重組,具體舉措包括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併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等。
併購仍存諸多難點
然而,併購並非易事,背後涉及各方利益和訴求難以達成一致、相關方專業能力和資源欠缺、整合難等痛點問題。
就賣方來看,股東的多元化可能導致各方訴求和利益難以達成一致。“在什麼時候出售、賣給誰、交易價格與交易架構等問題上,作爲PE/VC的小股東可能和創始人(或管理團隊、實際控制人)意見和利益並不完全一致,而且同樣作爲外部股東的PE/VC機構,由於投資入股的時間(估值)或主要目的不一致或股東背景的差異,意見也可能不一致。”田華峰告訴記者,如果這些不同股東的訴求和利益難以達成一致,即使有合適的收購方,可能也無法順利達成交易,從而錯過併購的窗口期。
就交易價格而言,于越認爲,目前最大的難點是無緣IPO的企業要價較高,難以接受資產低於預期被賣掉,但是在無法上市的情況下,這些資產價格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便宜。最終,在趨勢不變的情況下,相關企業就要接受市場的估值定價。
而在交易方式上,若是非一次性現金支付方式,將增加PE/VC退出的不確定性。田華峰稱,如果交易方式是部分現金加部分股票支付,且對原有創業團隊有利潤承諾要求(通常是三年),那麼PE/VC就無法及時實現完全退出,未來PE/VC是否能夠順利退出以及退出時的收益情況,既取決於出售方未來三年的盈利情況,也取決於併購方的經營狀況與公司治理,而這些都增加了PE/VC機構退出的不確定性。
對於買方而言,目前也存在較多挑戰。據于越觀察,買方的挑戰主要在於,併購後需要對戰略、人才結構等層面進行清晰梳理,從而更好地進行整合和管理。
站在PE/VC自身的角度,也需要提升併購重組方面的能力和資源。“PE/VC基金通過併購退出的主要難點在於,其管理團隊缺乏專業能力、產業鏈資源以及在出售方公司治理中的話語權有限。”田華峰稱。
他進一步表示,除了需要對特定產業領域有深入瞭解和深厚人脈資源以外,併購雙方的撮合、交易架構的設計、交易價格與對價支付方式的確定要求等,這些方面的資源和專業能力不同於直接投資。“就這個角度來看,比較多的PE/VC機構既沒有足夠優秀的專業人才,也沒有足夠多的產業鏈資源。”田華峰提到。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田華峰認爲,投資機構除了要加強併購相關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和重點投資領域的產業龍頭、IPO與併購經驗豐富的券商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最爲重要的是要能在投資端以合理的估值投資到最優秀的創業企業。
于越以自身經驗稱,目前,盛山資本投資、運營兩件事同時在做,“若所投的企業被併購,我們就幫助買賣雙方進行戰略等層面的梳理,在談判過程中提供一定助力,在併購完成後也會通過梳理標的資產、調整人才結構等方式來幫助買賣雙方更好整合”。
他同時提到,創投機構也在和投行保持密切合作,將投資公司、投行、上市公司、創業企業等形成一個生態圈,在併購中各自發揮專業優勢。
(文中薛東、郝明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