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觀察|華昊中天二度遞表港交所,聚焦腫瘤創新藥開發,尚未實現盈利

紅星資本局8月14日消息,近日,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昊中天)向香港交易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請。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這是華昊中天第二次遞表港交所。近年來,華昊中天收入穩步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且過於依賴核心產品和主要客戶。

從科創板到港交所

公司尚未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華昊中天成立於2002年7月,是一家合成生物學技術驅動的全球化生物醫藥公司,在聯合創始人唐莉博士與邱榮國博士的帶領下,公司成功開發了專注於微生物代謝產物新藥研發的三大核心技術平臺,並擁有了一款已商業化的產品,建立了由19個項目組成的管線。招股書顯示,唐莉61歲,邱榮國62歲,二人系夫婦。

2022年6月30日,華昊中天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2023年5月23日,公司撤回了科創板上市審覈。今年1月29日,該公司首次遞表港交所。

招股書顯示,華昊中天的核心產品優替德隆注射液於2021年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轉移性晚期乳腺癌。在2023年1月1日被納入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之後,優替德隆注射液自2023年3月1日起執行談判價,其價格下降超過60%。

招股書披露,2022年、2023年、2024年前5月,華昊中天分別有20975瓶、107608瓶、88745瓶優替德隆注射液入庫,同期銷量分別爲18483瓶、90021瓶、38577瓶。

業績上,華昊中天近年來收入穩步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2022年、2023年、2024年前5月,華昊中天的收入分別爲3282萬元、6663.5萬元及2856.4萬元,虧損分別爲1.61億元、1.90億元及5745.3萬元。公司表示,虧損主要歸因於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研發開支、行政開支較大。

研發上,截至2024年5月31日,華昊中天研發團隊由55名成員組成(包括5名核心成員),其專業技術涉獵多個領域,包括技術平臺、醫療和臨牀合作等。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5月,華昊中天研發開支分別爲8270萬元、1.27億元及4380萬元。

依賴單一產品和主要客戶

華昊中天在招股書表示,公司核心產品和部分候選產品的開發和商業化主要依賴於單一的活性藥物成分優替德隆,核心產品將繼續成爲公司近期收入及利潤主要來源,使盈利能力侷限於單一產品。除此之外,公司的其他研發中產品全部均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產品獲准商業化仍需一段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華昊中天的客戶集中度也相對較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五月,華昊中天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23.4%、32.7%及34.9%,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81.6%、88.5%、84.0%。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告訴紅星資本局,若公司的盈利能力侷限於單一產品,當該產品的銷售出現波動,可能會對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爲了保持競爭力,公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開發新的產品線,以降低對單一產品的依賴。”林先平說。

對於華昊中天過於依賴前五大客戶的問題,林先平認爲,如果公司不能保持與主要客戶的良好關係,可能會面臨銷售中斷的風險,公司可以考慮與合作伙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市場,以分散風險;同時開發新的客戶羣,擴大銷售渠道。

招股書披露,目前,華昊中天正在積極開發優替德隆的口服劑型,即優替德隆膠囊,現有的臨牀前及臨牀研究提示了其具有顯着的療效、良好的安全性及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亦具有更優的便利性及依從性。

對於本次赴港上市,華昊中天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資助核心產品的臨牀試驗、加強國內商業化能力並建立全球營銷網絡、擴大產能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實習記者 曾漢

編輯 楊程